金佰年,韓籍華人,畢業于韓國釜山調理專業學校,擁有調理師和經濟師執照,喜愛美食與經濟管理,對韓國快餐情有獨鐘。在韓國生活數十年,對韓國飲食文化和韓國快餐的許多做法與典故都有著相當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就職于亞洲特色食品研究所韓國區域研究員。目前受聘于北京賽美味食品設備技術有限公司,任亞洲區域食品研究處技術顧問。 在,現代生活導致人們消費觀念的巨大變化:面對快捷多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吃飯由原來飽餐型向營養型、新鮮型、簡便型轉變,簡潔、方便、風味奇特的西式快餐很快進入大眾消費,立即形成飲食業活躍的市場,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前景。
韓國飲食主要特點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自古以來把米飯當作主食。菜肴以燉煮和烤制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韓國人喜歡吃面條、牛肉、雞肉和狗肉,不喜歡吃饅頭、羊肉和鴨肉。韓中每天餐桌上至少有四道小菜,幾乎每位家庭主婦都有十多道拿手的私房小菜。看著一盤盤裝在青磁碟里的小菜,綠色黃瓜、黑色牛蒡、紅色辣椒粉、白色醬蘿卜等,不僅包含了韓國傳統五色五味的精神,也把四季農村精華全給濃縮在一起。傳統的韓國菜式內必定包含5種顏色,黃、綠、紅、白及啡色,這是為了讓菜式的色彩更加豐富。且韓式料理涼拌、蒸煮及少調味的烹調方式,也很符合現代營養學的健康概念。 韓國料理中許多菜肴都帶有辣味,只是與中餐川、鄂、湘、云、貴等地的辣截然不同,辣度稍輕,且辣中帶有咸、甜、酸等復雜口感,別具一翻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