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信嘗試列公式
如果低成本的競爭優勢不在,的軟件外包企業將何去何從?
每天晚上十一二點,都會有一排出租車等候在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門口.很多出租車司機都知道,這個點兒,華信該有人下班了.偶爾有員工八九點鐘離開,出租車司機都會很吃驚地問:"今天怎么這么早!""做軟件是個苦力活,尤其是做軟件外包."說這話的是華信的總經理劉軍,他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10年.
目前華信在國內軟件外包行業實現目標規模排在東軟公司之后,在剛剛結束的2005年,華信的銷售實現目標由2004年的2.6億元增長到近3.9億元,近三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7%.不過在劉軍眼里,華信賺的都是辛苦錢,"說是做外包,工作大部分都是編碼、測試,說白了就是照著客戶列好的公式算答案."
不久前,華信在烏茲別克斯坦全國鐵路財務系統信息化項目中擊敗了由SAP與德勤組成的項目團隊,贏了一張約600萬美元的訂單.能夠進入中亞這個全新的市場,讓劉軍看到新的增長機會,而擊敗SAP和德勤,意味著市場認可了華信在大型軟件工程上的設計開發能力.劉軍覺得華信能做的不僅僅是為客戶"算算答案","在國內做軟件外包,人員規模很重要,但要維持長期的客戶關系,不能僅憑成本優勢."向軟件外包業務的上游轉移,為客戶"列公式"是華信和劉軍的選擇.
抓住大客戶
華信的員工都有"置裝費",公司要求所有員工必須穿正裝上班,即使是不需要直接面對客戶的軟件開發人員,照樣要穿西裝,打領帶."幾乎每天都有客戶到華信,我們希望客戶感覺這是一家細節上一絲不茍、嚴謹、敬業的公司."而這種印象,在日本客戶那里顯得更為重要.目前是日本大的軟件外包市場,相關數據顯示,2004年軟件外包市場6.33億美元的實現目標中,來自日本的訂單占據63.5%的份額,對華信來說,日本市場尤為重要,目前80%的實現目標來自那里.
日本信息服務行業排名前30位的公司中,有一半是華信的長期客戶,比如NTTdata、NEC,特定的客戶群是華信實現目標穩定、持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1996年華信就開始涉足對日軟件外包領域,不過當年劉軍也沒想到,外包業務會成為公司今天主要的實現目標來源.
成立于1996年6月的華信初次的定位是"應用軟件開發和服務",當時他們跟著聯想做項目.聯想作為總承包,為了做系統集成或者賣硬件,好多公司搶破了頭,就是軟件系統開發少人問津,這讓一沒有資金,二沒有人脈,剛剛開始創業的劉軍找到了市場機會.那時華信只有20多個人,客戶全部在國內.
在華信的創始人中,有幾位曾經在日本IT公司工作過,對日本信息服務市場比較熟悉.他們知道,美國和印度的外包模式給日本IT企業很大的壓力,他們也在考慮將部分軟件開發工作外包出去,以此降低成本.有低成本的開發人員,這已經在日本企業的視野之內,但企業是否具備承接大量外包業務的能力,當時大部分日本企業還處于觀望階段.
朋友介紹,劉軍獲悉當時日本大的信息服務企業NTTdata需要找幾名開發人員參與"健康保險組合系統"開發,"根本稱不上是外包業務,就是去臨時打工."劉軍回憶說.但這也許是個機會,華信的3名工程師被選派到NTTdata,一邊打工,一邊學習,"主要的還是讓人家看看企業的工作能力."就這樣華信的人給NTTdata打了半年工.
半年過后,不僅這三個"打工仔"在NTTdata那里獲得認可,這家日本大的信息服務企業也肯定了華信的開發能力,開始將一些規模比較小的業務轉包到華信.華信對應的開發人員也由初次的3個人,增加到8個,然后增加到十幾個,發展成一個部門.業務量雖然不大,但卻為華信在日本市場做了很好的廣告宣傳.
劉軍發現在日本企業界有一個很獨特的現象,企業之間經常相互介紹客戶,信息溝通和傳播的速度很快,一家企業往往會向另一家打聽合作伙伴的情況.與NTTdata的合作,讓華信獲得不錯的口碑,結果華信被NTTdata介紹給NEC,1998年,華信與其合作成立NEC公共系統大連開發中心,終于開始大規模的軟件外包業務,做的是簡單的"編碼"工作.
經常有客戶直言不諱地告訴劉軍,華信的銷售能力太弱,對于這一點,劉軍不否認.在日本,由于企業之間相互介紹客戶的習慣,這個問題對華信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國內市場則完全不同,目前國內市場實現目標只占華信總實現目標的14%左右.但銷售能力弱似乎并沒有給華信帶來太大的影響.2000年之后,趕上國內軟件外包市場整體爆發,華信對日外包業務快速發展,對日軟件開發的人員規模也由當初的3個人發展到近1800人.
嘗試"列公式"
從2001年到2004年,軟件外包市場增長率超過50%,目前國內從事軟件外包的企業已經超過上萬家,但大部分外包業務仍然停留在"編碼、測試"的階段.按照劉軍的比喻,就是客戶設計好公式,開發人員照著這個公式給客戶計算出答案,技術含量比較低."大家都在拼成本,只不過單子越大對外包企業的規模要求越高,1000萬美元以上的單子,國內能做的不超過10家,但10萬美元以下的單子,也許這1萬家都能做."劉軍說,而這個規模就是指對應外包業務的人力資源.
開發人員成為各個外包企業爭奪的重要資源,人力成本直線上升."1996年華信剛開始做軟件外包時,一個開發人員的工資大概六七百元,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工資也要200優惠左右."負責華信人力資源工作的蔣婉秋說,這還不包括各種培訓的費用.早在2003年7月,華信與日本株式會社日立系統服務公司合作,開展以日語為學習語言、面向軟件開發業務的IT技術培訓,雖然教育培訓只占實現目標的4%左右,但是培訓業務卻可以為華信源源不斷輸送軟件開發人員.
人員規模雖然是影響外包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但這種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單純的成本競爭,"你的成本低,還有比你更低的!這是沒有止境的."2001年時劉軍就感覺到來自客戶和市場的壓力,"簡單的成本優勢已經很難維持穩固的客戶關系."劉軍感覺,華信不能僅僅為客戶提供低成本的軟件外包業務,而是要提升自己在客戶那里的價值.
劉軍和華信的信心來自與日本企業的長期合作.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客戶業務流程,熟悉其商務習慣,華信經常派員工到客戶那里學習,參與軟件系統整體設計工作,研究客戶的業務流程,學習其思維方式.這種長期合作不僅讓華信積累經驗,而且培養了許多了解日本客戶和市場的軟件工程師,"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像印度做北美市場,也是做了20多年,才做到今天的水平.華信進入日本市場比較早,與日本IT企業的合作時間比較長,經驗肯定更豐富."
在某些業務領域,由于擁有大量的軟件開發經驗,客戶發現自己對公司業務的了解程度,反而不如華信的工程師.這些情況都讓劉軍感覺,華信可以為客戶提供從設計開發到測試維護整個過程的外包服務."這樣才能與客戶形成互補,才能提升華信在客戶那里的價值,避免低成本的價格競爭".
"設計"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投入.早在1999年華信就成立了日本公司,作為華信在日本市場的窗口,隨時了解客戶技術動態.軟件產品主要看應用,要準確了解客戶需求,才能設計、開發出令人滿意的產品,而這些要依賴與客戶之間合格的溝通.每天華信都有日語培訓,為了鼓勵員工提高日語水平,華信特別獎勵日語一級考試的員工.經過四五年的實踐,目前在華信的軟件外包業務中,為客戶提供從系統設計到開發、測式一整套服務已經占到華信外包業務的一半份額,簡單"編碼"和"測試"業務量在逐步下降.
尋找新市場
不久之前華信派到美國的銷售人員跟劉軍開電話會議時向他抱怨,美國IT公司中做項目經理的大多是印度人,跟他們交流很困難,光聽懂印度式英語就用了3個月,這還只是日常溝通,沒有上升到業務層面.這些有關"印度英語"的抱怨讓劉軍無可奈何,語言問題的確是華信在北美市場碰到的優先個門檻,但卻不是一個.
2004年華信開始開拓北美市場,目前大約2%的業務來自那里.不過華信在北美壓力比較大,"做的都是較低端的編碼和測試業務,而且還在虧損".北美市場的門檻對于的軟件外包企業很高,"不是說邁就能得邁過去的."劉軍說.
印度企業由于與美國公司合作更久,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因此,企業為了與印度企業競爭,只能在價格上往下壓,但成本卻降不下來."在美國雇一個銷售,招聘、出差的費用加起來,一個80萬美元的項目可能還要賠40萬美元!"劉軍深有感觸.目前國內對北美的業務,90%以上都是"測試",而對美國IT公司商務習慣、業務流程、思維方式的不了解,更增加了企業進入北美外包市場的難度.
對于北美市場,劉軍還不愿放棄,"如果能做測試就做一些測試,先熟悉這個市場."但他隱約感覺,企業不能跟在印度企業后面,"要能找到自己的業務模式".未來幾年,華信還是會將主要精力投入日本市場,但也會尋找一些新的機會,劉軍希望華信能夠多幾次烏茲別克斯坦那樣的市場.
我對華信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用戶動態
相關閱讀
鄭州華信學院附屬幼兒園高薪招聘
鄭州華信學院附屬幼兒園加盟費用是由中原華信集團加盟興建的一所高標準、現代化、國際化雙語幼兒園。園址位于新鄭市新城區,占地20余畝,建筑面積7
華融退出太行華信 金隅股份“接管”太行水泥
太行水泥今日發布公告,公司優先大股東河北太行華信建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太行華信”)的股權發生變更。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融”)將其所持
大連華信創業度過十年 劉軍稱取勝在合理定位
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隆重舉行十周年節日慶祝典活動,省市政府領導、國內外知名IT企業的客戶代表與大連華信2200多名員工歡聚一堂.大連市
華信聯創波迅二代產品怎么樣
華信聯創波迅二代產品怎么樣?華信聯創波迅二代產品好用嗎?隨著網絡通信的發展速度,網絡通信設備廠商們不斷的推出各種新產品,其深度之快,下面來看
香港華信集團面向黑龍江省招商
香港華信木業有限公司期望與加盟者之間合作而建立起一種互惠互利、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同盟關系。香港華信木業有限公司提供其所擁有的品牌、產品、營銷宣
免費咨詢
加盟店排行榜
獲取加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