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藍田玉、獨山玉和岫玉),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傳統概念的“狹義”范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于世?!皬V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
和田玉屬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巖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變質,寶石學指出軟玉摩氏硬度在6.0-6.5之間,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命名為和田玉,內含透閃石、角閃石、陽起石等多礦物集合體。和田玉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密度為2.95—3.17。和田玉主要是由角閃石族中透閃石、陽起石類質同象系列礦物所組成,其中Mg、Fe間可呈完全類質同象代替。根據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批準角閃石族分會推薦的尼克(B.E.Leake)的“角閃石族命名方案”,透閃石與陽起石的劃分按照單位分子中鎂和鐵的占位比率不同予以命名。
從地質科學觀點看,和田玉有明確的科學含義。它是指分布于昆侖山,有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接觸交替而形成的玉礦,有白玉、黃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種,尤以白玉為代表。它的成因、品種在世界軟玉中居獨特地位,具有典型意義。世界軟玉品種單一,且多為碧玉,而和田玉品種多,有世界罕見的白玉,玉質居世界軟玉之冠。世界礦床為蛇蚊巖型,與超基性巖有關,而和田玉礦床為非蛇蚊巖型,其成因不是區域變質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觸變質形成,這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獨特的。
和田玉是一種由微晶體集合體構成的單礦物巖,含極少的雜質礦物,主要成分為透閃石。其有名產地是號稱“萬山之祖”的昆侖山中,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玉產于整個昆侖山北坡長約1300千米,以和田為中心的狹長地帶的昆侖山上與河中之玉璞,故又把昆山玉稱為“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