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道中醫養生教您如何去祛濕
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而且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松避免春季常見,緩解體力疲勞,特別適合春季養生。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具體的艾灸穴位。
脈道中醫養生教您如何去祛濕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并且,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甚至惡性,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的。那么,我們如何祛濕呢?脈道中醫養生講,艾灸祛濕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脈道中醫養生介紹】
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而且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松避免春季常見,緩解體力疲勞,特別適合春季養生。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具體的艾灸穴位。
1.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結果。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2.命門穴:位于人體背后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于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緩解胃部的各種癥狀。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健脾化濕。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每日艾灸15分鐘。
中醫養生提示: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癥狀。如果長期處于過度潮濕的環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濕邪入體而引發濕癥。
所以,希望上述艾灸方法能夠幫助到您。脈道中醫養生網上: 祝您健康!
文章來源:
加盟脈道中醫養生連鎖品牌教您如何留住客戶

脈道中醫養生加盟教您,選址的關鍵與技巧——好商鋪,旺金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