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便利店洗牌 多家可的便利店關門
家住武林路的趙先生上班途中發現了兩家新的便利店,藍色的招牌上寫著白色的LAWSON(羅森)字樣。被羅森占領的兩家店鋪,在過去數年卻一直由另一個便利店品牌“可的”經營著。全家、VanGo和羅森接踵而至。而杭州本土品牌祐驛站從去年開始轉型升級,目前也進入激進擴張期。杭城的便利店正在經歷著一次瘋狂的洗牌。
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杭州關張的可的不止武林路上這兩家。算上上個月末在下沙集體“消失”的4家可的,杭州可的便利店今年縮減的數量不是個位數,上月底杭州可的集體接到了上海總部的一紙通知,只要日營業額不足500優惠的門店,都將退出經營。
關于關店這件事,可的上海總部給出的回應是,雖然有部分門店在關閉,但是新開的門店也在增加。
其實頻繁關店之前,可的也經歷過一陣瘋狂開店。小陳說,去年可的在杭州的開店速度十分迅猛,每個月都要開出五六家新門店。“圈地運動”本是便利店在迅速擴張階段常用的手段,但是去年的這場商鋪大戰似乎有點惡性的意味。可的便利店一位工作人員透露說,去年只要你發現適合開店的新鋪位,并終開業,公司就會給員工獎勵。所以在去年新開的門店中,兩家可的隔著一條馬路對望也不少見。
一方面“關店”腳步馬不停蹄,另一方面人員縮減也提上日程。由于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營業的,5個店員是標準配備。但是從去年開始,可的每家門店的營業員就減少至3名。
可的前腳剛關門,日本的羅森便利店后腳就進來了,一進入杭州就在開出兩家店。VanGo則獨占地鐵內店鋪商機,牢牢抓住了地鐵客流。
祐驛站去年開始轉型升級,祐驛站的負責人表示,生鮮區塊是未來便利店角逐的重頭戲,誰抓住了生鮮,誰就贏得了競爭領域的話語權。
便利店生存越來越難
店鋪的租金是不少便利店被迫關門的一個重要原因。
開放加盟或存隱患
據不完全統計,授權于臺灣集團經營的臺資企業喜士多現在在杭州擁有80余家門店,其中一半是加盟店。他們給出的條件是,只要你提供適合的鋪位,無需加盟費就可以開店。在顧問的陪同下對店鋪進行評估,商品則由總部全權管理及配送。但在特許加盟方式下新開的加盟店質量參差不一,也會對總部的品牌有所削弱。業內人士表示,降低難度看似節約了成本,但總部對加盟店的控制權減弱,很可能出現管理不規范的情況,在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隱患。
截至上個月底,杭州幾家上規模的品牌連鎖便利店總數在400到500家左右,相比之下,上海的便利店數量已經超過6000家。從數字上看,杭州并不是一個擁擠的市場,或許,這場洗牌大戰才剛剛開始。
可的加盟:http://www.91jm.com/kede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