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信用評級下調中涂料企業學到什么?(圖)
信用評級往往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在標準普爾宣布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A調降到AA+后,8月8日,受標普調低美國主權信用等級影響,全球股市暴跌。而同時對于近期負面消息不斷的鐵道部而言,再次招標發行2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券,大公給予其AAA級信用評級,引來國內輿論一片嘩然。比政府還有信用的是鐵道部!那么信用評級能說明什么?涂料企業又學到什么?
在我國,崇尚信用的風尚有幾千年的傳統,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論語》中“信”字出現了38次,頻次雖然低于仁(109次)、禮(74次);但是高于描述道德規范的多數詞匯,如善(36次)、義(24次)、敬(21次)、勇(16次)、恥(16次)。在西方社會,守信同樣也是人們奉行的道德主軸,《圣經》中關于信用、信任的詞匯也出現了幾十次之多。現代意義上的涂料業產業發展遲緩,但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間,能從一躍而成現如今產量位居世界首位的“大國”,其發展速度不可小覷。
盡管對的涂料企業并沒有如標準普爾、大公那樣嚴謹的全面的信用評級系統,但“重合同守信用”以及“納稅信用A級”的稱號一直是涂料企業極為重視的。相比一個涂料企業的品牌與信用的建設,數字上的增長是容易的。高增長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軟件建設的“改善缺鐵性貧血”。比如說“一個企業或者說是一個品牌的信用”。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古羅馬卻輕易的毀于一場大火。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不誠信”、“無信用”之害遠大于那一場毀掉羅馬的大火。沒有人會心甘情愿的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消費者在選購涂料的同時,如果有過上當或者不愉快的購物經歷,那么下次也絕不會購買該品牌的涂料。年初,在某房產論壇,一消費發帖痛批在團購購買某“知名品牌”的涂料裝修新房后,不到一個月就出現“起皮”、“開裂”,墻面斑駁難看。后來再查涂料桶的生產日期,竟然是過期產品。而在該品牌的官方上反映了這個情況,根本沒人理。筆者看了一些論壇留言,大致意思就是該涂料品牌很牛,一向自詡國產涂料的領軍企業,根本不理睬顧客的投訴。但是許多看過帖子的消費者估計都不會購買該品牌的涂料了吧。
許多時候,我們有些企業的信用都是“分階段”、“分層次”的。比如說:售貨前,質量、環保、低價。一旦售出,出來問題,消費者投訴無門,只好自認倒霉。在售后服務的信用上是許多涂料企業的軟肋,這叫“階段性的信用”問題。比如說,做建筑涂料的一律要在房地產開發商面前仔細擦亮“信用”的金子招牌,有些做涂料品牌純粹就是靠接大型工程的訂單,來完成大部分的業績,這樣的金主,開罪不起。反觀零售領域,認為企業做大了、品牌有名氣了,店大欺客,在一個普通的消費者面前,就看不到顧客的臉色了。這叫“層次性的信用”。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這個社會上有些人雖然賺了錢,在客觀上,他卻是遭受損失的人。譬如說,他賺了一百萬元,然而在賺一百萬元的過程中,卻損失了兩百萬元的信用;或者說,引起了眾人對他的鄙視。那么,這一百萬元能買得兩百萬元的信用或他的人格嗎?”
筆者仔細觀察了這一年來獲得“重合同守信用”以及“納稅信用A級”的稱號的企業,他們包括北京展辰涂料、長潤發、櫻花制漆、匯龍涂料、華隆涂料、信和涂料等多家企業。而這些企業在過去的一年無疑用“信用”創造了市場和品牌上的飛躍。或許有一天,的企業,包括涂料企業能有一套可以媲美標準普爾、或者是比大公更合乎情理的評價系統,但“信用”一個無疑是分量重的砝碼。對于美國來說,首失AAA評級這在近百年來尚屬,并且時間點非常糟糕———正值市場信心脆弱之際,勢將加深全球范圍內的信心危機。但有認為美國的仍是一個有著合格主權信用傳統的,對于美債的加盟仍是有信心的。信用是金,對于我們的涂料品牌來說信用就是為企業專設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銀行,只要你真的想成為一個百年老店,只要去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