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果超市CEO馬嘉樑:要做就做更好
"以‘務實’的作風斬劈‘務虛’的層面,真正每一個干部的自身努力,開辟一條實現戰略目標的途徑,在這條途徑上,應該說有艱險、有磨難、有喜悅,也有舒暢、有成功、有失敗,而這些喜樂哀愁蘇果人在‘務虛’的層面上已經飽嘗過,不會為此而傷志.已經飽嘗過,何不在‘務實’的層面上,何不在‘務實’的深海中再搏一次,畢竟在走完這條途徑后,等待我們的是陽光燦爛的春天."
——這是蘇果超市有限公司CEO馬嘉樑對員工們說過的一段話,也正是他這么多年來工作的心得和寫照.
做過保管員、業務員、采購員、批發部經理、大型國企總經理等職務的馬嘉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進了職業經理人的道路.由蘇果創始人成為蘇果CEO的馬嘉樑自始至終堅持一條信念: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優先,盡大的能力把每一件事辦好.在這種堅忍不拔的信念引導下,馬嘉樑把一個只有700萬元資產的國有企業,帶入了年銷售額達上百億的股份制公司的新天地,成為江蘇省優先大連鎖企業的.
要干就干優先
生于1954年的馬嘉樑,父親是民族資本家,這種身份使他在少年時期,歷盡坎坷,同時也鍛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1971年,年僅17歲的馬嘉樑便參加了工作,工作十分用心.回憶崢嶸歲月,馬嘉樑感慨萬千:"上世紀70年代基本是沒有學習的氛圍的.這當中的艱辛誰能體會?我記得那時交通不方便,為了跑業務,我帶了個徒弟,大熱天頂著毛巾從下午3點開始趕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一口氣走了15公里,腳上起了水泡,疼痛難忍……."也許正是馬嘉樑的這種敬業精神,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業績.
"要做就要做優先",這是馬嘉樑性格中的大特點,也是他后來作為企業老總具魅力的地方之一.盡管"出身"不好,但由于工作出色,馬嘉樑還是在1983年被提拔為干部.1990年,南京市果品公司干果批發部的銷售額達到了7000萬元,是1984年983萬元的7倍多,名列公司和當時南京市食品銷售企業優先名.作為主抓業務的領導,馬嘉樑又一次做到了優先.正是由于連續不斷地創造著多項"優先",馬嘉樑終于脫穎而出.
追求永無止境
1991年8月24日,這一天是馬嘉樑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江蘇省果品公司把馬嘉樑調了過來,他從此躍上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開始了CEO馬嘉樑的創業歷程.
馬嘉樑剛到江蘇省果品公司,就再一次顯示了自己經商的天賦,提出了引路省果品后來大發展的三大思路,為蘇果的創建奠定了基礎.馬嘉樑提出:優先、調整組織結構,將省果品公司進銷存一體的管理機構實行分離,進、銷、存相對獨立,提高專業化程度.第二、理順管理制度和流程規范,建立穩
固的經營管理基礎.第三、1991年11月份起步,向進貨要銷售,向市場要效益,大力營造企業的外部環境.這三條措施,對于江蘇省果品公司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馬嘉樑說干就干,1991年年底前,接連召開了幾個大型供貨會,新春客戶盈門,盛況盛大,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業績不斷刷新.1992年,創下了6750萬元的佳績.1993年達到1.75億元,1994年繼續扶搖直上,達到2.5億元,1995年實現了3.3億元,1996年取得了3.7億元的好成績.此時江蘇省果品食雜總公司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的批發行業、零售行業之中.
"事業是無止境的,市場也是無止境的,股東、員工、顧客、供應商的要求也是無止境的.同樣,我們對于事業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
1996年,江蘇省果品公司的事業可算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已成為江蘇、安徽地區大一家副食品批發單位.但馬嘉樑并未就此滿足,"追求事業無止境"的他帶領一批人,對市場形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醞釀出重大決策.馬嘉樑尋思著借助自身食品批發的優勢,掌握零售終端,創辦連鎖超市.1996年7月,經過兩個月的籌備和緊張的動作,蘇果超市有限公司誕生了.馬嘉樑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他堅信"市場是無限的,事業追求也是無限的",帶著一顆永不言敗的心,他和蘇果人開始了嶄新的創業歷程.
由于當時,超市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無論是在資金上、規模上,還是在技術上和管理上,與洋超市相比都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蘇果超市成立之初,馬嘉樑帶領干部員工狠抓管理,強化服務,慎重決策,認真吸取同行的教訓,在創業的優先步避開了超市發展的"雷區",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1997年前后,各種假貨充斥市場,馬嘉樑再一次把握了蘇果發展方向,他帶領蘇果人毅然打出了"蘇果無假貨,件件請合格"的口號,并以采購、批發、監控體系予以提高/增加,對老百姓吸引力很大,確立了蘇果在江蘇市場的地位.隨后,馬嘉樑對市場進行了分析,歸納出蘇果門店的選址要以便利、鄰近為特點,盡可能貼近百姓,與洋超市、大賣場展開錯位競爭,讓消費者感受到"自己的蘇果、身邊的蘇果"的經營特色,逐步形成巨大的網絡優勢.1997年,公司銷售4.5億元,實現利稅802萬元.到了2002年,銷售額就飆升到70.54億元,上繳稅收近億元,成為南京市納稅A級企業.
努力學習創立
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馬嘉樑得出一個道理: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套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系統.隨即,他斥資1000萬元大膽引入POS管理系統,使蘇果所有數百家門店全部實現了電腦管理,為蘇果的理念提升、管理升級創造了基本條件.1999年底,蘇果超市在南京城西鳳臺南路加盟建設的庫容量在60000平方米的大型現代化配送中心第三期工程竣工.該項工程集機械化、電子信息化、自動化于一體,在運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上對傳統物流管理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使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而運行效率則成倍提高.這一龐然大物的出現,有力地支撐了蘇果超市平均以每三天開一家加盟店的迅猛速度進行大規模的擴張,迅速形成跨省份的橫向網點布局,使馬嘉樑帶領蘇果人攻克了連鎖市場的一個個高地.
不斷的發展中,馬嘉樑考慮到,業態創立是連鎖業永恒的主題.2002年9月,蘇果在華東推出由馬嘉樑親自擔任形象總策劃的社區店業態,為社區居民就近購物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務,適應了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趨勢,創造出本土連鎖超市應對外資賣場競爭的一種主力業態.馬嘉樑認為,蘇果業態定位,能夠在不斷創立中提升連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工作30多年了,馬嘉樑坦言,自己已經習慣了繁忙的工作內容與環境,習慣了快節奏的工作效率,習慣了沒有星期天,只有工作天天干的日子,也習慣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落后到優先的心理承受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永不掉隊.在馬嘉樑的帶領下,蘇果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品牌超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它占據了南京超市業態60%以上的市場份額,入選商務部"重點扶持的20家零售企業名單".馬嘉樑的"蜂窩戰術",也使蘇果在面對財大氣粗的洋超市時,能夠游刃有余的化解危機,確保了區域品牌優先的優勢.到目前為止,對于蘇果超市,溫總理已經給予了三次肯定,且大力稱贊:蘇果超市辦得好!
創辦蘇果所取得的突出業績,使馬嘉樑多次榮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及商業聯合會等部級單位的各項榮譽,2002年被評為"連鎖業不錯創業企業家"、2003年被人事部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表彰為"全國供銷系統勞動模范"、2005年獲得"零售企業十大風云人物"等一系列崇高榮譽.
展望未來,馬嘉樑滿懷激情,他表示,蘇果將加強戰略規劃,整合網點資源,優化業態定位,實行品牌延伸,持續進行業態創立和流程再造,加大蘇果在不同地區、城市對"南京模式"的克隆,使蘇果在連鎖業"區域優先,全國優異"基礎上邁入一個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