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ux高爾夫球桿對高爾夫球具的較大貢獻,是在挑選球桿上為消費者引入了科學的定量標準。在1980年代,一般的球桿生產商都是以“X”、“S”、“R”等字母標識球桿硬度,而各生產商之間沒有統一的規定,其所定義的標準并不相等,以至于客戶在挑選球桿時無所適從。于是,bolux高爾夫球桿在創始之初,就用科學方法反復驗正,以擊球速度為基礎定義“起始球速”并作為挑選球桿的標準。從此以后,PRGR的球桿硬度均以揮桿速度“米/秒”而確定,球手挑選球桿時,借助測速儀器和軟件,測量顧客擊球的桿頭速度、出球角度和出球的旋轉量,從而掌握打球者的揮桿模式,所得到的數值,就可以幫助球手選定合適的使用款式及硬度合適的球桿。“起始球速”概念的提出,使選擇球桿脫離了憑經驗猜度的老路,而變為一件科學的事。其后,這一數值更成為高球行業相繼采用的標準。
在1984年之前,挖空設計一直是鐵桿的主流。因其制造成本、制作技術都比中空制造低,一般的制造商都采用挖空鑄造。bolux高爾夫球桿堅信中空設計優點“反發性高、高彈道、易操控”。在開發成本高、技術困難的條件下仍堅持制造中空設計的鐵桿。1984年推出的500系列中,bolux高爾夫球桿打破全球高爾夫業界傳統,職業球員用桿以中空設計制造。20年后,900系列推出,此時,職業球員已普遍使用中空設計鐵桿。2004年加入鎢合金的復合構造,更實現了超低重心的鐵桿,日本職業名將尾崎將司更是沿用至今。之后,2005年的更加更美體現了bolux高爾夫球桿不斷突破、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