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為何能在浙江建新產能?
水泥行業的“浙江現象”至今讓水泥企業心有余悸,同時又時值水泥行業進入下行階段,全行業產能仍呈現過剩態勢之時,海螺水泥卻逆市在浙江加盟新產能,這又為何而來呢?
2011年12月25日,海螺水泥在浙江斥資9801萬元,購得樂清灣港區首宗200畝土地,計劃在當地建一個年產660萬噸的水泥粉磨站,總加盟約8億元。一期年產400萬噸的水泥粉磨站即將投入建設,預計年產值可達15億元,創稅收5000萬元。
眾所周知,工信部牽頭擬定的水泥行業準入條件早已發布,“十二五”期間,人均熟料超過1000公斤的省將停止審批新線,這意味著浙江將不能獲批建設新生產線。同時,近期,同為浙江省的湖州市也對水泥行業不再建新線,作了明確的表態。
湖州市相關部門表示,對年產不足20萬噸的水泥企業,將鼓勵其逐步退出;不再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嚴格整治分散的噴水織機和小印染企業,限制新建印染項目等……
同時,該市還表示,將引導鼓勵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進行輥壓技術改造,對達不到能耗限額的企業在政策上進行限制;鼓勵企業聯合、兼并、重組,鼓勵建立“熟料+粉磨”的結構體系。
浙江水泥協會秘書長崔小明也對媒體表示,浙江的水泥產能已經飽和,目前仍處在“浙江現象”的余波當中,不能承受新的產能,政府主要在總量上進行控制。
水泥行業所謂的“浙江現象”,是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代名詞,也是行業內低價惡性競爭的縮寫版。浙江水泥一度曾賣到200多元/噸,每噸水泥掰著手指頭也只有幾元的賺頭。浙江省優先發展新型干法,卻陷入難以自拔之地。
建材近幾年在浙江整合多家水泥企業后,由于市場控制能力大幅提高,浙江水泥行業擺脫了過去的困境,恰逢國內4萬億加盟,過去兩年,浙江地區水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目前,建材旗下南方水泥在整個浙江地區的市場份額為50%,主要布局在浙江北部金華地區,而海螺水泥市場份額在30%,主要靠近沿海城市。
盡管浙江地區水泥產能目前處于過剩狀態,但是海螺水泥認為依然存在機會。海螺水泥副總經理章明靜接受采訪時表示:“浙江溫州沿海地區一直是個比較獨立的市場,一些地區的市場沒有飽和,需要依靠外運的水泥補充,物流成本比較高。”
目前,溫州地區水泥的年需求量在1000萬噸左右,但溫州目前水泥產量少,導致溫州地區的水泥價格,比寧波、臺州等每噸要貴上30―5優惠不等。海螺集團落戶樂清,將降低溫州地區的水泥價格,節約建設成本。
她認為,這個項目是與樂清灣周邊大型發電廠的粉煤灰等廢渣作為原材料進行水泥攪拌生產,可以充分利用資源。目前海螺水泥基本完成在浙江的布局,即主要市場在沿海城市。
已經完成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生產線,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目前浙江在加快步伐淘汰落后粉磨能力,一些小的落后的粉磨機被陸續淘汰。
介于此,雖然不能新建生產線,但可以新建新型粉磨機,因而海螺水泥也能夠在浙江樂清建年產能660萬噸的粉磨機。
據了解,水泥粉磨站項目將利用樂清灣的港口優勢,把在安徽燒制好的水泥熟料運到樂清,并利用樂清灣周邊大型發電廠大量的粉煤灰等廢渣作為原材料進行水泥攪拌生產,變廢為寶,控制污染,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和循環產,具有合格的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屬于鼓勵加盟的循環經濟項目。
行業人士認為,海螺水泥在浙江建年產660萬噸的粉磨機,海螺水泥去年在浙江產能是6000萬噸,由于政府停窯限產,去年銷量約為4200萬噸。
盡管海螺水泥對浙江南方及沿海地區市場仍然看好,但是不得不面對未來幾年的市場潛在下行壓力。根據監測數據,
筆者認為,海螺水泥新建粉磨站,主要目的是找到可以開拓的市場,利用便利的水運交通,更好的利用已有產能,發揮更大經濟效益。對于海螺水泥來說,這不失為在此行業“下坡”行情下的未雨綢繆。另外,海螺水泥如此大的手筆,也讓行業人士對水泥行業2012年的市場,更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