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齋扒雞總部全體員工團結奮進,不懈努力,始終堅持“誠信第一,顧客至上”,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多次被評為價格、質量滿意食品,并已通過QS認證、“無公害產品”認證、ISO9001國際管理體系認證、有機產品認證等多項認證。獲得了“山東省民營企業”、“山東省更具潛力與競爭力的品牌”、“山東省先進單位”、“百佳誠信單位”、“德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德城區納稅明星”、“山東省商標”、“德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 等多種榮譽稱號。
德州扒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初步實現產品系列化、包裝檔次化、口味多樣化;形成了扒雞、板雞、熏雞三大系列等三十多個品種,1997年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2001年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元末明初,隨著漕運繁忙,德州成為京都通達九省的御路。經濟開始呈現繁榮,市面上出現了燒雞。挎籃叫賣燒雞的老人,經常出現在運河碼頭、水旱驛站和城內官衙附近。
這種燒雞是經過人工細作,有滋有味的燒雞:其形態側臥,色紅味香,肉嫩可口,作為后來扒雞的原型,初露頭角。隨著經濟的發展,這時的德州城進入鼎盛時期,已成為中國三十三個大城市之一。
水陸通衢,商賈匯聚,四鄉貨物集散于此,出現了“南來北往客如云,飯館客棧多如林“的局面。燒雞已不僅僅見于餐桌,而“步”入社會。臂挎提盒叫賣燒雞者多了,開始時賈姓人家,后來比較有名的是外號叫“徐燒雞”的徐恩榮家,還有西面張家等等,開門面設店鋪者也屢見不鮮。
當然這時吃燒雞者還局限于達官貴人,商賈富豪,黎民百姓只能望雞興嘆。但燒雞的推廣者,制作者卻是真正的勞動人民。他們為了養家糊口,嘔心瀝血,慘淡經營,同時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后來發展了雞饌,在窄小的家庭作坊里,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藝流程中,產生了原始的雞文化,濃濃雞香,飄逸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