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城市 | 一線城市(以上海為例) | 二線城市(以西安為例) | 三線城市(以大慶為例) |
---|---|---|---|
店鋪面積 | 300㎡ | 250㎡ | 200㎡ |
房租費用 | 6.6萬元/月 | 3.75萬元/月 | 2.4萬元/月 |
裝修費用 | 800元/㎡ | 700元/㎡ | 600元/㎡ |
首批進貨費 | 60萬元 | 50萬元 | 40萬元 |
廣告宣傳費用 | 3萬元 | 2萬元 | 1.5萬元 |
開業費用 | 4萬元 | 3萬元 | 2萬元 |
人員工資 | 3300元/月/人(12人) | 2800元/月/人(10人) | 2000元/月/人(8人) |
流動資金 | 32萬元 | 20萬元 | 12萬元 |
總投資費用 | 133.56萬元 | 99.05萬元 | 71.5萬元 |
以上投資費用為預估,可能會與實際情況有所差別,僅供參考。 |
江淮電動汽車(Blade Electric Vehicles ,簡稱BEV),它是完全由可充電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提供動力源的汽車。雖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歷史,但一直就限于某些特定范圍內應用,市場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種類別的蓄電池,普遍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電時間長等嚴重缺點。早在19世紀后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son)制作了很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后,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于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革新,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的車用內燃機技術還相當落后,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在歐美,電動汽車盛期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法國人考門·吉納駕駛一輛44kW雙電動機為動力的后輪驅動電動汽車,創造了時速106km的記錄。
1900年制造的汽車中,電動汽車為15755輛,蒸汽機汽車1684輛,而汽油機汽車只有936輛。進入20世紀以后,由于內燃機技術的不斷進步,1908年公司T型車問世,以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批量制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致使在市場競爭中蒸汽機汽車與電動汽車由于存在著技術及經濟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無情的歲月淘汰,后者則呈萎縮狀態。電池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首要關鍵,汽車動力電池難在“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質量要求”等三個要求上。要想在較大范圍內應用電動汽車,要依靠先進的蓄電池經過10多年的篩選,現在普遍看好的氫鎳電池,鐵電池,鋰離子和鋰聚合物電池。氫鎳電池單位重量儲存能量比鉛酸電池多一倍,其它性能也都優于鉛酸電池。但目前價格為鉛酸電池的4-5倍,正在大力攻關讓它降下來。鐵電池采用的是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鐵元素材料,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也有廠家采用。鋰是很輕、化學特性十分活潑的金屬,鋰離子電池單位重量儲能為鉛酸電池的3倍,鋰聚合物電池為4倍,而且鋰資源較豐富,價格也不很貴,是很有希望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