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酒店的餐飲,都不約而同地把就餐環境的改善,作為吸引客源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改善餐廳環境的布置,突出某一地方的當地特色或某一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亦有突出某一歷史名勝,而進行相應的點綴裝飾等,還可以根據不同風味的餐廳,設計出與之相匹配的氛圍,使其成為客人享受的場所,感受到與眾不同的特色。 當今餐飲業的服務,已從程序化、標準化、規范化跨入了個性化、細膩化、多樣化、人情化的更高層面,不過分強調臺面餐具擺放的具體尺寸、距離標準,而更注重實用性,關心客人所關心的問題,體現出親切、周到、細致入微的服務,并在細微之處體現人性化,服務過程中融入藝術化,甚至有的餐飲業加放了表演性的服務,并且摒棄了站立服務,提倡走動式服務,在走動中觀察客人滿足客人的需求,使餐飲的服務更突出店隨客便、以客為尊。
而接待型賓館則過分強調接待任務的標準,忽略了與普通賓客的交流。這種服務觀念的單一,嚴重制約了此類型賓館的發展。只有加大培訓,使上到管理者下到員工,都能改變觀念,注重市場導向,滿足客人需求,讓客人感到超值服務。接待型賓館的餐飲業,對菜肴的創立與開發行動緩慢,且只針對領導的口味及要求,并未認真研究市場需求,客人的口味,對菜品只包裝其外表,如盤花、圍邊、擺放的造型等等,沒有深挖其內在的口味與色澤,營養的搭配,更不注重品牌的培養。
而當前餐飲的消費者,對菜品品嘗有了更新的認識和要求。從70年代的“口食”,80年代的“目食”發展到今天“心食”的境界,從色、香、味、型、器的基礎上,上升到聲(聽聲音)、法(做法)、量(份量)、質(質量)、數(點菜量)的層面,而且更注重營養的搭配與吸收及原料的鮮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