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不懂功夫的朋友向我請教這問題,希望知道關於功夫的一鱗半爪,我卻頓然語塞。
正如有人問你是怎樣的,美國是怎樣的,歐洲是怎樣的。相信越認識得深越難於三言兩語間能道出其精要。
聚永堂詠春拳學是一項的技擊武學,應用來無招無式,無固定形態,一切隨變化而變化。如水,遇什么容器便成什么形狀,遇什么河道就隨地勢順流。斬不斷,攔不住。當中手法及理論是詠春拳歷代前輩經不斷實踐應用及印證而采納的大量技擊科技數據。當中包含物理學、力學、數學等配合人體架構、時間、動力、距離等應用發展出來的學術。
詠春拳學之理論及手法精深博大,只能在這里列出其中重點之一二。
聚永堂詠春拳學之第1套拳小念頭於開馬分中后第1個動作就是日字拳。拳從自己心窩直向前打出。敵我之間近短之距離為一直,即A點至B點之直線。
由人體正面眉心之一點拉一直至下陰之一點,便是自已之中,亦是人體重心所在。詠春拳學之手法就是根據這中運行。
詠春拳學用中將自己分開左右兩邊,同時亦將對方身體分開左右兩邊。敵人要向自己攻擊,不是從左邊打就是從右邊打,沒有第三邊的。當然自己向對方的攻擊亦相對一樣。這就是現代常用之二進制數學,亦如計算機中的零與一之關系。詠春拳很早以前巳采用如此先進的計算方式於武術技擊之中。如將敵對雙方面對面格斗之一刻定鏡暫停并化作俯視平面圖,雙方短之距離便是兩者間之中,是直接、短、快的向敵人攻擊之路。路越短,所需時間越短。時間就是格中的重要資源。若不能配合時間,就算有千斤巨力也無從發揮。時間是雙方共同擁有的,誰也不能占到便宜。要佔便宜便必須走一條較短較快之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第二個距離比兩點之間之直更快更短。
詠春拳學的根本要求就是以短時間,小的動力資源,直接簡單的方法去達成理想的成效。在搏斗中,一切也離不開相對時間、動力資源、距離位置這三種綜錯復雜之關系。它們可以相輔相成,亦會亙相抵觸。一切隨遇而變;經過優佳的詠春拳學訓練,就是對手教自己怎樣向對手攻擊,而不是計劃預謀如何攻擊,如何防守。所謂以無法為有法,李小龍所發表的截拳道理論,原本正就是詠春拳學之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