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是一種飲料名,英文名為Qoo。
Qoo起源自于日本根據報導各式當紅角色與相關商品的《Momo》雜志,其叫做“Qoo”的原因是喜歡喝杯啤酒的日本成年人每當喝了好喝的啤酒后就會滿足地發出“咕咕”的聲音。
眼尖的可口可樂日本分公司決定主攻尚未開發的兒童飲料市場并且設計出小朋友喝起來有近似于Qoo的聲音的“Qoo果汁”。并以專設計符合東亞市場品牌推行于香港、臺灣、韓國。 韓國人專為Qoo設計了一個網站,網站有相當逗趣活潑可愛的圖片、產品介紹型錄、TVCM。
酷兒是可口可樂公司在大陸面向兒童消費者的飲料品牌。酷兒果汁飲料系列含維生素C,采用瞬時滅菌技術,0添加防腐劑。酷兒水果牛奶飲品系列含鋅等營養成分。
許多從事品牌推廣的同仁為推廣新品牌而絞盡腦汁。因為這是一種純智力勞動,又無什么規律可循,借鑒其它企業經驗又未必能真正用得上。所以,要么就憑空想象,想到哪就做到哪;要么就按許多品牌書籍和品牌雜志上標榜的基本程序、基本法則,依樣畫葫蘆,按別人制定的框架行事。雖形式上向基本原則看齊了,結果卻并未涉及品牌運作的筋骨,也就是品牌空洞,無品牌內涵,經不起推敲。公司內部員工不真正理解所推廣品牌的內在本質和內涵,對品牌外在形象代表什么也一頭霧水,應該如何去全面執行也不清楚;同時,品牌與消費者接觸,與消費者溝通的親和力也不強,慢慢就被消費者所淡忘,所遺棄,這樣就導致了品牌過早夭折死亡,品牌推廣失敗。
現流行說:新品推廣,十有九敗。大量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從這種怪圈中拔出來呢?怎樣才能避免工作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呢?怎樣才能避免失敗,成為新品推廣高手?新品推廣是否有確切規律可循?
其實,從多類新品推廣所取得的經驗進行分析總結看來,既然是新產品推廣,就會有新的規則,就應該制定新的、自己的、有針對性的品牌標準。新品推廣真正的共性規律就應該是---制定自己的個性標準。
可口可樂公司“酷兒”產品的上市推廣,《酷兒圣經》的產生,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可口可樂公司于1997年推出“酷兒”果汁飲料,首先在日本上市,便獲得巨大成功,產品迅速在東南亞地區走紅,成為新加坡、臺灣、韓國、香港等地飲料行業的新秀。以下資料就可表明“酷兒”在當地的火熱程度:
1997年7月在日本成功上市。結果成為受歡迎果汁飲料之一,“QOO”形象成為受歡迎卡通形象之一;
2001年4月在韓國成功上市,可口可樂公司創立和擁有了新的果汁飲料市場;“酷兒”成為韓國果汁飲料1品牌和韓國可口可樂公司第三大品牌,銷售量超過預計量6倍;
2001年6月在新加坡成功上市,2個月內,成為新加坡1果汁飲料品牌和新加坡可口可樂公司第三大品牌;
2001年10月在香港和臺灣成功上市,結果香港產品完全脫銷,臺灣訂單是原計劃的2.5倍。
2001年10月,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在杭州和西安正式上市了這款在亞洲其它地區已風靡一時的“酷兒”果汁飲料。幾乎在一夜之間,“酷兒”產品及形象便席卷了兩地的飲料消費市場。雖市場價格比競爭對手高出高達20%,但一上市,便穩穩當當地占據了當地果汁飲料市場的頭號位置,將果汁飲料行業其它品牌遠遠甩在后面。后相繼在北京、廣州、鄭州等地上市,短短幾個月,全國各地便也“QOO”聲一片,這個小精靈基本覆蓋了整個,消費者飲用后交相贊譽,口碑度和美譽度一炮打響。
2015年,酷兒品牌拓展至全國28個省市進行銷售,配合升級產品及全新視覺體驗,針對媽媽目標購買群,重新打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