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菊花對身體有益的記載,當屬古時菊潭的菊花。明代詩人李袞的《菊潭》,贊美了內鄉菊花延長生命的感覺:甘菊之下潭水清,上有菊花無數生,谷中人家飲此水,能令上壽皆百齡。內鄉縣多年來以菊為榮,以菊為友,以菊為媒,遍引天下客商,真正做到菊以地生,地以菊名,以菊招客,借菊生金。
“酈邑貢菊”的種植基地處于內鄉縣乍曲鎮水溝村的九峰山,從大的生態環境看,這里緊鄰南水北調出水口,毗鄰丹江水源地,被定為南水北調水源地核心區。為提高/增加此區域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潔凈,內鄉縣政府采取嚴厲措施,禁止在此區域內開辦工廠和養殖廠,確保匯入丹江水源的水很好。經過幾年的努力,內鄉縣先后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綠色產業示范區”、綠色食品協會列為“綠色農業示范區”、環保總局授予“生態農業示范區”。及地方政府的政策為“酈邑貢菊”的種植創造了綠色生產環境。
從小的生長環境看,九峰山位于東經111.37度、北緯33度,屬于丘陵且有低山分布的區域,地處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無霜期長、日照時數較同緯度平原地區偏少,年平均氣溫略高,地形雨和對流雨較多,年平均濕度較大、平均地面溫度較高,這些自然條件對菊花生長創造了合格的環境。加之這座山屬火成巖山系,分布在山洼、石窩中的土壤屬于北亞熱帶黃棕壤土,富含硒、錳、鋅等十幾種微量元素,土壤耕層含有機質13.9g/kg、全氮0.87g/kg、比較氮73PPM、比較磷21.1mg/kg、比較鉀772mg/kg,這些都是有機農產品生長的必要土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