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全縣地區并非一致,分為三域,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轉往祁西歷口,在此區域內,以貴溪、黃家嶺、石跡源等處為更優,其茶葉底厚薄適中,味醇眷幽,色潤澤,發酵時間以1個半小時為準;由閃里、箬坑特到渚口,在此區域內,以箬坑、閃里、高塘等處為佳,其茶葉底薄,條線好,味濃色佳,發酵只需1小時;由塔坊直至祁紅轉出倒湖,這區域以塘坑頭、棕里、蘆溪、倒湖等處為代表,其茶葉底厚、味濃、色暗、枝粗大,發酵須2小時以上,這類茶葉一般以制綠茶為佳。貴溪至歷口這一區域紅茶,因其質量更優,過去外商每年來華購茶,須待貴溪胡日順貢貢、歷口黃山、白岳3個箱到滬,乃開盤采購,故此區紅茶為祁門紅茶之冠。
據了解,祁門歷口有祁門紅茶發源地之稱,清末祁門紅茶創始人之一的余干臣來祁,更早開茶號,試制祁門紅茶成功,名滿天下的祁門紅茶由此發端,歷口成了祁紅重要產區;從品質上說,歷口所產祁紅向來優異,據說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金獎的祁紅,就是過去歷口的老茶號選送。
祁門紅茶茶樹當家品種是祁門櫧葉種,就主要分布于祁門歷口及其附近產區,此地自然條件的優越,肥沃的紅黃土壤,加上此地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使得鮮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用之加工出來的祁門紅茶香高,味醇。
人工制作的獨到之處。歷口祁紅的采摘和制作均為不可忽視的工序;產生馥郁的祁門香,關鍵靠烘焙,用不同的火溫烘焙。或高溫快烘,或低溫慢烘,以使茶葉的化學成分變化相同,品質劃一。
得益于歷口祁紅茶產地的優越性,才有了營養豐富、品質鮮嫩的茶葉鮮葉,加上精湛的加工工藝,是形成歷口祁紅內質外形的重要條件,使其產生馥郁祁門香,滋味醇和,湯色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