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縣龍珠茶產自重慶市開州區敦好鎮龍珠村,地處茶樹原產地--三峽腹心地帶,是為古老的茶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
歷史上,開縣龍珠茶曾經是我國的上品貢茶,自晚唐開始進貢,到清朝為止,歷時千年。開州的茶史已有近3000年的文明史。
應該說,開縣(今開州區)的茶史已有近3000年的文明史。開縣古屬巴地,亦是"周武王伐紂,前歌后舞"的巴人生存地區。據史料記載,大約在商末周初,巴人已經飲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已用所產之茶作為"上貢"珍品。唐以前,開縣茶業生產規模很小,《后漢書》記載對開縣的物產僅僅列舉了井鹽和柑橘,說明那個時候的茶葉生產才剛剛起步,用如今的話說,茶葉的整個生產,還處于一種原生態的狀態。
1949年解放以來,開縣對龍珠茶生產雖然給予了一定重視,但是僅局限在擴大面積上,而疏于改進工藝、提高品質,致使數朝數代的茶中貢品--龍珠茶,未能再放異彩。隨著茶葉市場供需平衡,加之茶葉市場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名優茶生產已成為熱點。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原萬縣地區農業局與開縣農業局聯合組織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龍珠茶進行開發,于1983、1984、1985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四川省名茶;1987年獲四川省名茶金杯獎;1990年至1992年又連續獲萬縣地區名茶獎,并于1992年與城口雞鳴茶一起被授予"萬州名茶"稱號;1992在四川萬縣地區與湖北宜昌市、鄂西州三地(市)聯合舉辦的"首屆三峽名優茶及名茶包裝評比會"上,被評為"三峽名茶";1995年參加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獲得金獎;2001年獲"重慶市產品"、"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產品"稱號;2003年ISO9001:2000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并取得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2006年11月,龍珠茶被第四屆民營經濟高峰會指定用茶;2007年,在第四屆國際茶葉博覽會上再奪金獎。
龍珠茶已開發有御芽、珍品松針、曲毫、翠玉、毛尖、綠水、毛峰、春綠、大宗綠茶、茉莉花茶等系列產品,并遠銷烏干達、肯尼亞、摩洛哥、毛里求斯、日本、香港、巴基斯坦、利比尼亞和阿富汗,以及重慶、北京、上海、山東等數十個和地區,深受消費者青睞。
如今,重慶市開縣龍珠茶業有限公司已擁有"四廠一中心"的生產格局,即龍珠茶廠、碗家茶廠、水田茶廠、龍珠精制茶廠、茶葉銷售中心,形成了"集團公司+茶業公司+農戶+市場"的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同時,與時俱進,還加大了系列產品的科研開發力度,為做大做強龍珠茶業,逐步走出一條品牌之路,走出一條以文化推動產業之路,走出一條產業化經營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