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仁膏藥制作技藝”始創于清朝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由鄉間名醫馬六懿先生在研究前賢外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踐總結所創,熬制出的馬氏膏藥為眾多的風濕骨病患者解除了病痛,遠近皆知。經過馬氏六代人無斷代傳承,迄今已有153年歷史。自先祖馬六懿先生始創至今,馬氏膏藥完整繼承傳統制膏技藝之大統,歷代人秉承“仁心孝世”的祖訓,以譽有“藥材寶庫”的秦嶺主峰太白山草藥為主材,并將太白山草醫炮制草藥技藝及道家煉丹術融入馬氏膏藥制作技藝,創“雪浸丹熔法”,豐富了制作技藝的內涵,在傳統膏藥制作技藝中別具一格、自成一派。
第三代傳承人馬明仁先生將先祖留下的手記、心得整理成冊。書中提出“制膏前,需凈心、凈手、叩拜藥王及祖先”、”制膏過程中要心到、眼到、手到”,“五枝攪拌、貫穿始終,三上三下、提煉精華”等技藝要領,并對制藥所需藥材鑒別方法及優劣選擇做了詳細的記述。成為馬氏膏藥發展史上部制作流程和工藝規范,馬氏后人行醫制藥以此為準則。
民國25年,馬明仁為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腰疾,為將軍貼敷馬氏膏藥,兩三日后恢復如初,將軍稱贊道:“喝五日湯藥,不如一貼馬明仁膏藥”,此后,坊間盛傳,稱之為“馬明仁膏藥”,延稱至今。
“馬明仁膏藥制作技藝”于2014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第六代傳承人馬緒斌建立“馬明仁膏藥傳習所”,收徒授業,并在全國開設百余家“馬明仁膏藥鋪”,致力于祖國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