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知識產權不受企業重視
在紡織服裝行業,注冊商標、產品設計、技術是常見的知識產權內容.然而并不樂觀的是,超過60%的服裝企業消極對待知識產權糾紛.同時,服企對相關法律的認識普遍不足,以及企業期望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紡織服裝行業,注冊商標、產品設計、技術是常見的知識產權內容.然而并不樂觀的是,超過60%的服裝企業消極對待知識產權糾紛.同時,服企對相關法律的認識普遍不足,以及企業期望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中發揮更大作用.
雖然目前國內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但值得肯定的是,入世十年來,企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伴隨著各種國際國內糾紛中而不斷深入,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加強知識產權有關法律的完善以及執法力度的加大.
我國頒布了《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入世以來,我國不斷加強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完善,重新修訂《商標法》,重新修訂《專利法》,重新修訂《著作權法》.
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的同時,政府部門的執法力度也在加強,不僅僅是打假,在幫助企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政府職能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貿易促進會法律事務部律師王琳潔認為,近年來,各級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上的執法力度一直很大,已經帶來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家紡行業在保護版權上所做出的努力,引起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關注,并且發表了《加強版權保護對南通家紡產業發展的影響調研報告》.
對于南通市在家紡市場版權保護的基本做法和經驗,國際知識產權局助理總干事克拉克認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的法律框架支撐,二是各級行政機關強有力的支持,包括管理、執法、交通、倉儲、物流、研發、服務等.
從南通在家紡版權保護上所取得的成功來看,這正是企業自覺建立規則和政府加強保護共同努力下取得的重要成果.
即使在WTO平臺之外的邊境貿易,政府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從未松懈.
法律更加健全,執法更加嚴格,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正是因為的積極倡導,使得社會和企業普及了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北京市高等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陳錦川表示,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數量增加,反映出當前社會正處在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期,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民族工業、品牌的扶植保護力度,司法機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對自主創立的激勵和自主品牌的形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年來,商標權的侵犯行為,演變得更加復雜,從初次簡單直接地盜用知名商標,到后來將知名商標用在其他行業領域,到如今更為隱蔽的侵權方式出現.
王琳潔認為,企業在注冊商標時應該有前瞻性的考慮,除了在業內進行注冊之外,也應該在可能相關的其他行業進行注冊,并且對與商標名稱相近的各種名稱注冊.同時王琳潔還建議企業應該成立知識產權的打假工作組,專門進行商標的打假和維權.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于1884年簽訂,是保護商標和專利權的公約;《伯爾尼公約》于1886年制定,是保護著作權的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于1989年生效,是用于規定和規范國際商標注冊的條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則是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一項多邊協定,是迄今為止對各國知識產權法律和制度影響大的國際條約.
在國際貿易中,企業進行對上述相關條約的了解必不可少,這可以提高/增加服飾裝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避免知識產權糾紛.
在一次國際家紡展期間,浙江一家規模較大、自身設計能力較強的家紡企業被投訴侵權,這令企業十分不解.后來調查發現,這家被投訴企業不但自己生產設計產品,還根據客戶提供的圖案,為其代加工.而問題則出在,客戶所提供的設計圖案侵犯了他人的版權.
在展會中,企業所曝出的知識產權問題不在少數.以國際紡機展為例,展會知識產權辦公室共受理投訴7起,涉及專利10項,被投訴參展商18家;其中海外參展商投訴5起,涉及專利8項、被投訴參展商8家.
除了參加展會之外,正常的進出口貿易中也要謹防國外的知識產權調查,其中為知名的是美國"337調查".2003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大陸企業發起了8起"337調查",增加到11起.服裝鞋帽、軟件大片、DVD、電池等諸多產品被卷入中美知識產權糾紛之中.2005年以后,中美知識產權摩擦進一步升級.
中外服裝業在知識產權糾紛上的一個典型案件,發生在了名頭很響的秀水街.
王琳潔認為,國外知識產權維權代理公司只要得到權利人的許可,便可以對可能存在的侵權行為進行維權.而就秀水街事件而言,作為市場的管理方應該承擔知識產權的維護義務,與入駐商戶在簽訂合同時,明確禁止相關行為,同時經常性地配合工商部門進行打假檢查.
侵犯知識產權行為不僅發生在的一些企業身上,而國外對品牌的侵權行為更應該令業內警惕,而且他們是"合法侵權".
據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有15%的知名企業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每年國內企業的商標在國外被搶注的案件近100起.而這一問題的直接惡果,將影響到企業出口,喪失知識產權權利逐步成為企業"走出去"的一道門檻.
王琳潔提醒,一旦企業自己的品牌在國外遭到搶注,就相當于吃了啞巴虧.如果想進入這個的市場就必須與搶注人協商,很可能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如果對方是直接競爭對方,那么很可能會被限制品牌進入該市場,因此這對企業的國際化十分不利.
王琳潔認為,企業應該認識到知識產權所具有的地域性,在國內所申請的專利、注冊的商標,在沒有相應的雙邊或多邊條例規范下,并不能在國際范圍內受到保護.在服裝企業"走出去"的歷史背景下,企業應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在可能會成為主要海外銷售市場的或地區,提前做好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工作,以便在國際化的經營中能夠得到法律的扶持.
雖然目前國內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但值得肯定的是,入世十年來,企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伴隨著各種國際國內糾紛中而不斷深入,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加強知識產權有關法律的完善以及執法力度的加大.
我國頒布了《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入世以來,我國不斷加強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完善,重新修訂《商標法》,重新修訂《專利法》,重新修訂《著作權法》.
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的同時,政府部門的執法力度也在加強,不僅僅是打假,在幫助企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政府職能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貿易促進會法律事務部律師王琳潔認為,近年來,各級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上的執法力度一直很大,已經帶來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家紡行業在保護版權上所做出的努力,引起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關注,并且發表了《加強版權保護對南通家紡產業發展的影響調研報告》.
對于南通市在家紡市場版權保護的基本做法和經驗,國際知識產權局助理總干事克拉克認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的法律框架支撐,二是各級行政機關強有力的支持,包括管理、執法、交通、倉儲、物流、研發、服務等.
從南通在家紡版權保護上所取得的成功來看,這正是企業自覺建立規則和政府加強保護共同努力下取得的重要成果.
即使在WTO平臺之外的邊境貿易,政府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從未松懈.
法律更加健全,執法更加嚴格,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正是因為的積極倡導,使得社會和企業普及了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北京市高等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陳錦川表示,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數量增加,反映出當前社會正處在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期,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民族工業、品牌的扶植保護力度,司法機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對自主創立的激勵和自主品牌的形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年來,商標權的侵犯行為,演變得更加復雜,從初次簡單直接地盜用知名商標,到后來將知名商標用在其他行業領域,到如今更為隱蔽的侵權方式出現.
王琳潔認為,企業在注冊商標時應該有前瞻性的考慮,除了在業內進行注冊之外,也應該在可能相關的其他行業進行注冊,并且對與商標名稱相近的各種名稱注冊.同時王琳潔還建議企業應該成立知識產權的打假工作組,專門進行商標的打假和維權.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于1884年簽訂,是保護商標和專利權的公約;《伯爾尼公約》于1886年制定,是保護著作權的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于1989年生效,是用于規定和規范國際商標注冊的條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則是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一項多邊協定,是迄今為止對各國知識產權法律和制度影響大的國際條約.
在國際貿易中,企業進行對上述相關條約的了解必不可少,這可以提高/增加服飾裝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避免知識產權糾紛.
在一次國際家紡展期間,浙江一家規模較大、自身設計能力較強的家紡企業被投訴侵權,這令企業十分不解.后來調查發現,這家被投訴企業不但自己生產設計產品,還根據客戶提供的圖案,為其代加工.而問題則出在,客戶所提供的設計圖案侵犯了他人的版權.
在展會中,企業所曝出的知識產權問題不在少數.以國際紡機展為例,展會知識產權辦公室共受理投訴7起,涉及專利10項,被投訴參展商18家;其中海外參展商投訴5起,涉及專利8項、被投訴參展商8家.
除了參加展會之外,正常的進出口貿易中也要謹防國外的知識產權調查,其中為知名的是美國"337調查".2003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大陸企業發起了8起"337調查",增加到11起.服裝鞋帽、軟件大片、DVD、電池等諸多產品被卷入中美知識產權糾紛之中.2005年以后,中美知識產權摩擦進一步升級.
中外服裝業在知識產權糾紛上的一個典型案件,發生在了名頭很響的秀水街.
王琳潔認為,國外知識產權維權代理公司只要得到權利人的許可,便可以對可能存在的侵權行為進行維權.而就秀水街事件而言,作為市場的管理方應該承擔知識產權的維護義務,與入駐商戶在簽訂合同時,明確禁止相關行為,同時經常性地配合工商部門進行打假檢查.
侵犯知識產權行為不僅發生在的一些企業身上,而國外對品牌的侵權行為更應該令業內警惕,而且他們是"合法侵權".
據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有15%的知名企業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每年國內企業的商標在國外被搶注的案件近100起.而這一問題的直接惡果,將影響到企業出口,喪失知識產權權利逐步成為企業"走出去"的一道門檻.
王琳潔提醒,一旦企業自己的品牌在國外遭到搶注,就相當于吃了啞巴虧.如果想進入這個的市場就必須與搶注人協商,很可能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如果對方是直接競爭對方,那么很可能會被限制品牌進入該市場,因此這對企業的國際化十分不利.
王琳潔認為,企業應該認識到知識產權所具有的地域性,在國內所申請的專利、注冊的商標,在沒有相應的雙邊或多邊條例規范下,并不能在國際范圍內受到保護.在服裝企業"走出去"的歷史背景下,企業應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在可能會成為主要海外銷售市場的或地區,提前做好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工作,以便在國際化的經營中能夠得到法律的扶持.
我對創業加盟店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用戶動態
免費咨詢
加盟店排行榜
獲取加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