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學教育的重要意義與作用
國學經典的誦讀不僅能培養中小學生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而且會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有利于養成合格的學習習慣
國學經典的誦讀不僅能培養中小學生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而且會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古代童蒙讀物有代表性的《三字經》,其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歷史、地理、天文、傳統醫學、常識、藝術等方面,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經據典、家喻戶曉,具有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這些傳統文化中耳熟能詳的經典,很容易激發中小學生研讀興趣,提高鑒賞力和記憶力。會提升我們中小學生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對于我們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
二、有利于養成合格的行為習慣
國學經典對于幫助中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合格的行為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都有極大裨益。“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中華文化的許多經典言論和思想流傳至今,在道德修養、待人處事、修身治學等方面都有生動而獨到的論述。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個體,中小學生應樹立學習民族文化的自覺性和自尊意識,深刻理解內涵,尤其是理解“修身”、“立德”等傳統道德文化,在“承襲中創立”,潛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處事習慣,“化”于日常學習、生活,提升自身內在修養。
三、有利于拓寬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
國學教育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悟國學精粹,為今后一生鋪墊正確的道德基礎,厚積人文底蘊,激發民族精神,存留下中華傳統文化的血脈,播撒民族文化的種子。
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這些教材中能學到許多語、數書本或資料中找不到的知識。一是了解了古代歷史名人。如: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有“昔孟母,擇鄰處”、“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二是了解古代許多書籍。如:“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等。三是了解了歷朝歷代。如:“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等。四是熟識了勤學苦讀,終成大業的學子。“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五是了解到古代醫學與養生的知識,讓學生知道人應順自然四季的變化,才能有強健的體魄,生生不息。這些知識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成為其一生高遠見識、優美人格的源頭活水。
四、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榮辱觀
曾幾何時,我國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賢的經典為基準,就是在元朝與清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變。《論語》國學經典中蘊藏著我國幾千年歷史中的智慧精髓,我國能成為世界上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于每一個人的成長歷程。這種以國學為基礎的教育,為我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能臣。
五、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道德教育
國學的主體內容與現代文明是一致的,特別是“書”、“五經”等經典,里面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行為處事的道德標準。如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的思想;屈原的愛國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胸懷;這些民族的不錯文化遺產,是國學精粹,是全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仍是當今社會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碼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質。這些都是現代文明所應提倡的。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夫子國學館,創業加盟好項目

固始小夫子國學館,國學教育傳承經典

武安小夫子國學館:培育國學之花

桐鄉小夫子國學館古詩學習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