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店進貨盲點要掃清
進貨的時候,還有很多新手不懂的規則,所以很多人在進貨的時候,都說了不能說的話。在批發市場進貨,店主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辭,有些不能問的事不要隨便亂問,不然會將自己與批發商引入尷尬的境地。那么,開店進貨的盲點在哪里?不能輕易說的事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些進貨時不能問的話和易陷入的盲區。
“包運費嗎?”
到廣州、杭州這樣的一級批發市場進貨的要么是外地做批發的,要么是營業額超好的大店、連鎖店,廣州的很多老板尊重店主在生意上一元錢一元錢地跟他講價,但發貨運費都是自己搞定的。好心比超越市場才能賺大錢的老板多幫忙叫個搬運工來扛貨,要問“包不包運費”,會讓人一眼就看出你不懂行情。
“賣不掉的可以退貨嗎?”
一級批發市場有質量問題的,都要看老板臉色來調換,有同款調同款,否則直接告訴這款斷貨了調不了。所以要盡量和批發商搞好關系。換季壓了幾千元的貨怎么辦?對不起,批發商這兒壓貨都是以10萬元計的,他也著急呢。很多店主喜歡東拿西拿,這樣在哪家都是散客,都不會得到太好的待遇,固定與幾家批發商合作,熟悉了什么都好說。
“什么牌子啊?”
一般一個工廠都有很多注冊的或沒注冊的牌子,服裝不缺的就是牌子,估計每年都會新增五六千個品牌。不用奢望品牌會帶來銷量,因為能帶來銷量的品牌加盟費都在10萬元以上。
“以后補貨時能不能發過來再給錢啊?”
如果你這樣說的話,可能會被直接趕出來。服裝是貶值很快的商品。剛上市時8優惠的衣服過一個月可能就是甩貨了,到時收你8優惠你虧,收你4優惠批發商虧,所以不管大客還是散客統一都是現結,而且大批發商不支持刷卡。
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貨
大部分做服裝的都是女孩,做服裝的初衷一般很浪漫,認為自己喜歡逛街,喜歡服裝,對服裝選購有心得,于是就盲目開服裝店。
“懶”情結
做服裝有了小成,在聯系到熟悉的上家,掃了貨,發出去后,整個下午十分清閑,在咖啡店喝咖啡的人不少吧?這些人是永遠不會做大的。因為他們犯了開店第二大忌諱:懶。成功在于積累,不隨時積累,成功敲門的時候,你根本不認識它是誰。要想開店成功,別給自
面子問題
在批發市場里,被批發商恭維幾句,多拿了顏色,多拿了款式的人不少吧?一些店主,在自己店里對顧客能說會道,在批發市場,就只能當批發商的聽眾了。批發商幾句“大客,有眼光”之類的話,使本來頭腦清楚的店主稀里糊涂就知道遞錢了。所以,進貨要過了面子關。
只進新款
很多人在進貨時有一個誤區,就是只拿新款,舊款即使爭取進一步拓展市場也不會再補貨,以使店鋪新品不斷流動。不要因為某個款式是熱銷的舊款而不再進貨,反而應該抓住市場需求迅速補充貨源,并且持續銷售到勢頭減弱或者此款銷完為止。因為熱銷款式一旦贏得市場認可,銷售額便會屢創立高,這比試銷其他款式容易得多,而且能夠帶來更大的收銀。服裝進貨要適銷、適量,簡稱“雙適”,是經商者必須把握的關鍵一條。經營服裝,既要適銷,又要適量,但兩者很難掌握“準”。特別是初次開店的創業者因為眼光不準,都可能在優先次進貨時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