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幼兒國學啟蒙教育?
近年來,英文教育幼兒化逐漸推進,加強對孩子傳統文化的教育或許才更加任重道遠。國學文化底蘊深厚,在啟蒙教育中提升教育質量就更加有必要了。
近年來,英文教育幼兒化逐漸推進,加強對孩子傳統文化的教育或許才更加任重道遠。國學文化底蘊深厚,在啟蒙教育中提升教育質量就更加有必要了。
巴小象課堂: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不過大家在注重孩子英語培養的同時,卻忽略了對于中華的傳統文化——國學的培養,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非常深奧并且有內涵的,對于孩子的修養,以及人生觀價值觀都非常重要。現在的家長們都是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績,學習的成績就成了判斷孩子是否不錯的標準,可是卻不知道其實孩子的心理性格以及三觀的培養才是更重要的!
很多家長就注重孩子的成績,可是學習成績僅僅只是孩子生活的一小部分。大家應該更注重孩子社交以及其他的方面的培養,而的這些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樹立這些觀念。
巴小象課堂:兒童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處于生命中吸納力與記憶力較強的階段,而這一階段的國學教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國學啟蒙,首先要以誦讀和背誦為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喜歡重復的,且像《弟子規》、《三字經》這類書,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孩子們很喜歡去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孩子們剛開始學習經典古文時可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經過不斷重復,他會潛移默化地去思考、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再加上各種講解,家長們不需要擔心孩子只會重復誦讀卻不知其深意。
對幼兒的早期國學啟蒙也要講求科學的方式:孩子在3-7周歲時就可開始進行親子誦讀,家長可以在領孩子一起誦讀經典的同時教孩子識字;7-13周歲的孩子要熟讀和背熟,同時家長要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解句子的意思。
古文比較難懂,很多家長怕孩子年齡小弄不明白,但其實這些問題很容易解決。在給孩子講解國學時,我們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解釋的深度和廣度也應不一樣。國學教育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實實地用國學規范孩子的言行,或者說用國學里的格言指導孩子做事。因此,讓孩子跟讀、聽爸爸媽媽講解、背誦國學不是目的,關鍵是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讓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有人說國學很枯燥,很難學,可是學英語、學彈琴也很枯燥,為什么孩子也得學呢且也能學會呢?
興趣是靠培養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喜歡認字、彈琴。現在,大多數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沒有讀過這些國學經典,也沒有養成合格的讀書習慣,沒有家長的以身作則,家中沒有學習的榜樣,孩子自然興趣也不大。
如果家長能夠靜下心來,每天情感豐富、抑揚頓挫地讀半個小時書,每次都叫孩子一起來讀,并配上古典音樂,時間一長,孩子一定會開始愿意跟著讀了,哪怕他只跟讀5分鐘、10分鐘,家長也要給予適當的表揚、肯定,讓他有成就感。

小夫子國學館,創業加盟好項目

固始小夫子國學館,國學教育傳承經典

武安小夫子國學館:培育國學之花

桐鄉小夫子國學館古詩學習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