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你,但不等于信得過你”——新店推廣失誤的后果
新店開張是經營的起點,廣告策劃與營銷也應從此時開始。其實,店鋪開業是宣傳的絕好機會,經營者都非常重視開張大吉之日,但是,在重視程度和策略上卻有所不同,其效果也自然各有千秋了。
報載,中華書局在北京開設門市部時,便在報上登了一個廣告:該店開張大吉之日,將請優先位到店“站腳助威”的讀者剪彩,并奉送紀念品以示敬意。該廣告在開業那天引來了不少看稀奇的觀眾,一位清晨五點就趕到的記者不但成了剪彩者,還領受了十二卷《朱子集成》的饋贈。同時,這別開生面的,于業廣告也成了當地眾多報紙的花邊新聞,一時傳為京城佳話。你可以對比一下,該創意所帶來的宣傳效果,相比那些開列一長串祝賀單位名單,或者邀請領導和名流剪彩,哪個更好呢?
事實上,門店的經營,有很多工作就是提高知名度。然而,知名度還不能包括經營的所有內容。在此,好的形象比知名度更重要,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
美國有名的辛迪諾商店在開業之初,經常贊助那些能在電臺、報刊拋頭露面的項目,使商店的社會知名度大大提高,可商品銷售就是不見起色。為此,他們做了一份問卷調查,題目是“既然你知道我們的商店,那為什么不來購貨”,他們得到的答案是:我們認識了你,但并不等于信得過你。
這一調查來的結果使商店老板恍然大悟。于是,他果斷決定,把在大眾媒介上拋頭露面在大街小巷,上面印有該店的名稱,還印有公益性質的內容,比如“請愛護衛生,把垃圾倒入箱內”之類的字眼。人們慢慢地在潛意識中形成了“這樣的商店信得過”的觀念。店的生意開始紅火起來。
上面的事例再次印證了那個樸素的真理:知名度和好的形象不能劃等號。因此,營銷策劃既要擴大知名度,更要塑造企業的好形象。。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下面介紹三個。
英國倫敦的一條街上,有三家漂亮的裁衣店,裁縫個個手藝高超,不相上下。
這一年,為了招徠更多的生意,三家裁衣店先后在自己的店鋪前立起精制的廣告牌。其中一家起先掛出一塊醒目的廣告牌,上面寫著:“本店有倫敦很好的裁縫”。另一家見了生怕落后,馬上掛出一塊同樣大小的廣告牌,上面寫著:“本店有英國很好的裁縫”。人們以為第三家裁衣店一定掛出:“本店有很好的裁縫”的廣告牌。然而,第三家裁衣店的老板并沒有再往大處吹,而是出人意料地把筆鋒一轉,掛出了一塊極為普通又非常絕妙的廣告牌:“本店有這條街上很好的裁縫”。此牌一掛出,立即受到顧客的眾口稱贊。
還有一個“巧聯招來八方客”的開店故事:
20世紀20年代的成都,有一家經營不甚景氣的酒家,生意日漸清淡,老板為此是愁腸百結。這一天,有一秀才人店吃酒,連夸好酒。但見老板苦笑不語,秀才見此不覺雅興頓起,揮毫寫了一副絕妙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二兩酒來。
此聯貼出,引得文人墨客、腳夫、官員慕名而至。欣然痛飲幾杯,真乃是一副雅俗共賞的商聯救活了行將破產的酒店。
美國人希爾茲的銷售術也同樣高明:
美國人希爾茲開了一家小店,開始時,生意蕭條,后來他經今如何炒熱一家店?過精心的計算,決定只要顧客拿出一美元,便可以任意選購店里的一件商品,于是招徠大批顧客,銷售額甚至超過附近幾家大的百貨公司。后來他改行經營綢布店,又在經營方式上出新意,決定凡是在該店購買10美元的綢布贈白券一張,積白券5張可兌換藍券一張,積藍券5張可兌換紅券1張,積紅券5張的,可任選價值3優惠的商品作酬謝。這種“希爾茲銷售術”,使他:很快便跨入百萬富翁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