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大街都是“老品牌”,創業者該如何去偽存真
隨著特許加盟行業的快速發展,很多“老品牌”希望這種加盟方式,獲得更大的市場業績。而很多“老品牌”的追隨者,也希望能夠加盟“老品牌”,創立自己的優先份個人事業。然而,面對市面上數量巨大情況各異的“老品牌”群體,加盟者更需要用自己的“慧眼”,看清市場。
由于以前“老品牌”缺乏法律意識,對于自己的企業商品和商標的重視程度不夠,出現了大量與其相似的“老品牌”。
于是,“王麻子”刀剪鋪在崇外大街、宣外大街、菜市口等處都有,每家都說自己是真正的王麻子后代。昔日每走到菜市口,就會看到“王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甚而至于“老汪麻子”的牌匾,高懸于一間間店鋪之上,讓人忍俊不禁。當然,模仿別人的“老品牌”犯法,制造自己的“老品牌”卻可以。有些所謂的“老品牌”是沒有事實根據的隨意捏造,經常用明清時期為背景,知名皇帝的人物,現有產品為對象,隨意漫談企業的發展經歷,這些方式搭建自己企業的所謂“悠久老店”。
對于加盟者來說,“老品牌”既是一個招牌,更是企業的財富。如果加盟者一不留神,加盟了一個錯誤的“老品牌”,加盟者不僅難以獲得經營收銀,更多的可能是官司纏身,麻煩不斷。
要看其加工技術能否得以普及“老品牌”要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產品問題。很多“老品牌”指:在誕生的初期,具有很多偶然性和突發性,在產品加工工藝上往往是只點:能一些言傳身教的感觀標準,難以數據化準確地表述商品的標迷!準作業流程。這些含糊的產品生產方式導致加盟者無法生產加工出源自老品牌”的精致產品。
“老品牌”雖然經歷了悠久風雨,已經具有深厚的產品:加工技術,但是“老品牌”如果要連鎖化,首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這種加工技術如何能夠得以普及,如何在能夠用數字和標準的狀態下生產出相同的商品,否則,加盟者學到的可能只是花拳秀腿,毫無用處。
“老品牌”的產生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有些“老品牌”的產品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廣受歡迎,然而在如今的消費者眼中,可能存在營養不合理,產品款式老套的問題。大部分的“老品牌”面臨改與不改、變與不變、保守與創立的兩難選擇。“老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商品豐富多彩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的今天,一些“老品牌”的特色產品黯然失色,正在退出歷史舞臺。
“變則通,通則久。”對于“老品牌”來說,加盟者獲得的是一個品牌,一項技術,一個機會,而加盟者面對的將會是一個千變萬化的社會,如何讓“老品牌”產品在悠久后的今天依然發光放彩,對于“老品牌”和加盟者本身來說都是一項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