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學習,銳意進取,事業才能成功
自己的東西得到顧客的認可才能給自己帶來財富。意思很明確:顧客的需求擺在優先位,光是東西好還不行。
浙江商諺里有“三年能學套好手藝,一輩子學不夠的買賣人”之說。因為一般的手藝屬于技術,有較機械的操作規程,照師傅傳授的方法反復練習便可掌握。而做買賣不但觸及面廣泛,并且無定法可依,要隨商情變化靈活機動地運轉,還要適應社會與生活的需要及時變換經營貨物品類,實在復雜而不易掌握。
所以,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不僅要從現成的知識中學,更要從經驗教訓中學。即人們平時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懂得“學習重要”,沒什么可炫耀的。多少人敗就敗在“不會學”上。那么多人經商做生意,有的發了財,有的賠了本,這就反映了學習不學習的重要性;發了財的那一部分里面,又有發大財與賺小錢之分。
如何學得更好?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學,學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就浙商的經驗而言,創業者之所以要學習,是為了自己能更好地招攬顧客來購買自己的商品和服務:自己的東西得到顧客的認可才能給自己帶來財富。意思很明確:顧客的需求擺在優先位,光是東西好還不行。而且,要知道,了解顧客需求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產或進貨,顧客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引進什么。這樣一分析,學習的內容就一目了然了。
浙商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個創業者必須學習的內容有:
如何判斷顧客?有些是過路客,可能不會對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產生太大的興趣,我們要做的是從中選出真正的買家。
如何分析他們的需求?他們究竟需要什么的產品和服務。
如何能更時間久地吸引顧客?一次兩次光顧不足以鞏固生意,必須時間久地吸引顧客。
任何一門事業經過不斷發展,都會形成各自專屬的完備結構,自成體系。要想事業有成,必須從基礎開始,虛心向同行討教。
光是秉承前輩的經驗和知識積累,到自己融會貫通,就得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有的甚至大半生都鉆進其中苦苦探索,方才有可能把握真諦。況且每個行當只要后繼有人,就會不斷發展繼承下去,即使你能體會到這個行當現今的要旨精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行當性質的新陳代謝,不斷變化,一切成就又成為了過去式。因為一切都在前進,任何領域都是你追我趕,不進則退是大勢所趨。如果依舊停留在過去的輝煌匕沾沾自喜,不思進取,那么結果只能是優勝劣汰,被淹沒于歷史的洪流。
所以,浙商認為,要想在事業的征程中保持年輕活力,就必須時刻樹立危機意識,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要不斷學習,銳意進取,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