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兒童國學教育的“蒙學”嗎?
身為炎黃子孫,我知道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國學。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是國學,也一定對國學中的很多相關典籍有過了解。
身為炎黃子孫,我知道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國學。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是國學,也一定對國學中的很多相關典籍有過了解。現在我們所說的國學,從廣義上來說,一般是指以先秦的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并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以及與之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及歷史學等,一整套中華特有并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之所以提起國學,其實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們正以少有的發展勢頭向前大踏步邁進,并且正逐漸如千年之前一樣在重新走回世界舞臺的中心。國學所代表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標志,經濟與政治上帶來的自信水到渠成地帶來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恢復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文化輸出正是文化自信的一個表現形式,世界多地掀起的學漢語熱正是其中的一個外在表現。
既然說到國學與文化自信了,那么自然而然地要提到“蒙學”了。你知道什么是“蒙學”嗎?
其實說到國學,就要提到“蒙學”,說穿了“蒙學”從狹義上來講,其實就是古代社會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相關教材。
蒙學之蒙,出自《周易·蒙》: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卦亨通,是通順地行進在時序和中道上。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兒童,而是蒙昧的兒童來求我。所以現在所說“啟蒙”,無非就是讓人去掉蒙昧了。
蒙學的主要教材內容還是以教兒童識字、寫字為主,同時會兼顧對兒童進行封建道德教育。相關教材有《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等,我們來初步了解一下相關內容。
《三字經》是蒙學教材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傳說是宋人王應麟作品,但書中有相關的元明清的內容是后人所加。
《三字經》總共只有一卷,共三百八十句,結構緊湊,文字精煉,以三個字或者三個字的倍數成句,幾乎句句諧韻,讀起來是瑯瑯上口。內容深入淺出,又比較有趣味,孩童讀起來也比較容易。
全文總共有六個部分,其中涉及倫理道德規范,經史子集等等,現如今也有不少開展國學教育的學校教授這部書,并且里面有很多婦孺皆知的名言警句,比如開篇就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比如“養不教,父之過”等等,應該說在所有蒙學教材中,《三字經》是影響較大的一部,也是人們較熟悉的一部。
《千字文》原書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大約書成于南朝梁時,作者周興嗣。是的,看到原名我們就能猜到,這是輯錄大書法家王羲之筆跡不同的一千字,因此而得書名。但內容并非生硬刻板,而是四言韻語,共兩百五十句,行文非常流暢、氣勢磅礴,教幼童識字很是適合。
現在的你可能不太了解其中的內容,但它開篇的八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幾乎已經成了現代玄幻小說的標配:作者常習慣于把其中的武技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排為天級、地級、玄級、黃級等等。
有沒有感覺自己了解一些國學典籍之后,自己已經掌握了不少可以自行動手寫玄幻小說的儲備資料?沒錯,很多玄幻小說里面的相關內容還是沒有跳出國學典籍里的知識。
《百家姓》則是將常見的姓氏編排成為四字韻文,讓人讀來順口,又便于記憶,因此這部只講姓氏的,也只收錄了四百九十八姓氏的書流傳到如今,對國人也有很大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南宋學者的考證,前幾個姓氏的編排是有一定講究的,第 一個姓是趙,沒辦法,大宋的天下都是姓趙的;其次是錢姓,這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乃是當時國主錢俶的正妃姓氏;李則是南唐國主的姓氏。因此這位學者認為,這是吳越有國之時的文人所著。
《弟子規》是清康熙年間一位名為李毓秀的山西秀才編的,雖然跟以上幾部蒙學教材出現時間相比只能是小字輩,但其影響力在清朝時可一點也不小。
《弟子規》以《論語·學而》中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改編成三字一句開篇,述說為人子弟在家或外出,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規范與禮儀,內容淺顯易懂,比較符合封建倫理,其中還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引導,在當時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蒙學教材還有諸如《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等,這里不再贅述。蒙學是封建社會的孩童學習以及成長的主要途徑,里面當然有著很多與今天社會倫理相悖的知識與理論,這是現在的國學教育中需要注意對孩童加以甄別指導的。
但有一點無可否認的是,不管蒙學教材甚或是國學教材,無論其中有多少知識與理論跟今天的社會倫理相悖,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內容對于今天的我們仍然是適用的,比如說孝道、仁義,甚至是讓孩童識字,都很有益處,而且相信在未來,我們的蒙學內容和更多的國學知識,隨著我們的文化自信的逐步恢復,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接觸并認識它們。

小夫子國學館,創業加盟好項目

固始小夫子國學館,國學教育傳承經典

武安小夫子國學館:培育國學之花

桐鄉小夫子國學館古詩學習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