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橋地板經銷商攜款蒸發震動家居行業
2016-03-04 14:13
20多名顧客先后選中同一個地板品牌,交完訂金后在約定時間卻沒人上門送貨安裝,尋找這個品牌時卻發現賣場里的店面已經撤空,留下的電話停機,經銷商已經攜款蒸發。6月上旬,這件離奇的事兒在北京曝出,立時震動了家居行業,因為涉案主角不是平常之輩,是吉林森工旗下的金橋地板。憑借代理商擴大渠道、提升銷量,從而做大品牌,是家居行業的通行經營模式。金橋地板經銷商攜款蒸發事件,給企業如何管控經銷商留下了一道待破之題。 事件:金橋地板經銷商攜款蒸發 “金橋地板的經銷商找不到了,人間蒸發了!”進入6月,家居業界在盛傳這一消息。 據悉,消費者黃女士起先發現自己訂的地板沒了著落,事情還要追溯到“五一”前夕。當時,黃女士在北京南四環一家家居賣場金橋地板專賣店選中了兩款木地板,經過現場測量后交了兩萬元的訂金。但沒過多久就發現漏算了一小塊面積,于是打電話到商鋪找姓齊的老板要求補貨。“當時就是齊老板接的電話,說到時候給他一個數據就成,誰知5月11日我們再打電話時,發現手機和座機都打不通,隨后來到賣場,才發現店鋪早已人去樓空。” 6月11日,當記者來到位于南四環的這家家居賣場時,發現偌大的地板廳里并沒有金橋地板的門店,咨詢服務臺的工作人員給出的回答竟然是沒有這個牌子,具體情況更不知悉。不過,譽豐地板專賣店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金橋地板原來有店,不過早就撤走了,是在舊展館還沒拆掉之前悄悄走的,聽說還卷走了不少顧客的訂金,反正現在的新展館沒有其店鋪。 據記者了解,像黃女士交了訂金卻沒有等到安裝地板的消費者至少有20人。就在半個月前,黃女士曾經接到過齊老板的電話,對方稱肯定會給大家一個說法,但截止到6月5日,這些交了訂金的客戶仍然沒有等到對方的說法,電話也處于關機狀態。為此,黃女士等人已經選擇向警方報案。 回應:金橋宣稱與品牌管理無關 金橋地板隸屬于有一定名氣企業吉林森工集團,與露水河等知名品牌系出同門。依托森工集團的木材和品牌資源,金橋地板雖然成立僅僅7年時間,但實木復合地板的產能已達到600萬平方米,強化地板的產能達到700萬平方米,資產總值超過11億元,曾被認定為“”、“有一定名氣”。這樣一家頗有背景、實力不俗、來頭不小的企業,竟然發生經銷商攜款消失的事件,一時間家居業界一片嘩然,許多人感到匪夷所思。 6月8日,吉林森工金橋地板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站出現一則情況聲明,稱涉案門店已經停業,“其前期未按商場規定私下簽單收款,并在撤店時未盡前期合約的行為涉嫌欺詐,屬個人誠信問題,與公司品牌經營管理無關”。不過,金橋方面的聲明表示,公司將積極配合工商管理部門妥善處理此事,“已責令吉林森工?地板品牌事業部經理李鳳蘭驅車到齊波的盤錦老家找到當事人,說服其積極處理此事件。據悉,齊波已經與消費者聯系并陸續開始退還訂金。我公司將自始至終關注事件的處理進展,維護消費者利益”。 不過,6月11日,當記者致電李鳳蘭求證此事及后續處理情況時,她推說忙迅速掛斷了電話。隨后,記者又多次撥打李鳳蘭的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對于受騙的20多名消費者是否真正得到賠償,目前尚不得而知。 1/2 記錄數:2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末頁 評說:如何管控經銷商成難題 “不管經銷商是出于什么原因攜款消失,側面反映出的是企業在掌控和管理經銷商方面有問題,責任是推脫不掉的。”一位與金橋地板在同一家賣場有店、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板界人士直言,金橋地板的經銷商事件應該引起行業警覺,如何掌控經銷商是每個企業都應該解決的大難題。 作為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石,經銷商體制一直備受家居行業推崇,不少原本陌生的新品牌正是借助日趨壯大的經銷商隊伍,將銷售網絡從單一的城市擴散至全國,逐漸在行業擁有一定知名度。然而,這種體制猶如一把雙刃劍,無時無刻不在考驗企業的管理和應變能力,誠如此次金橋地板事件。進入2012年以來,受消費需求下滑影響,許多經銷商都面臨不小的生存壓力,誰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齊老板”。 據瑞嘉地板品牌總監劉宇介紹,瑞嘉管理經銷商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求經銷商向品牌交1萬-2萬元不等的提高/增加金,從金錢方面制約經銷商;二是一旦發現有經銷商經營狀況不佳,總部方面將會大力扶持,及時與其溝通,及早防范突然撤場。生活家地板企劃中心副總監馬富賓則認為,讓經銷商交提高/增加金是比較基礎和原始的方法之一,關鍵的還是從資金、營銷等方面協助經銷商,幫助他們把生意做好。 據悉,由于此次金橋地板與消費者簽約沒有經過賣場敲章確認,屬于經銷商與消費者簽私單,賣場方面該負什么責任難以界定。從保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一位行業建議,消費者不要為了一點小利與商家簽私單,應該正常銷售途徑購買產品,與商家簽賣場統一的銷售合同。這樣萬一出現質量或其他問題,賣場方面會給予先行賠付,消費者的利益才能得到扶持。 2/2 記錄數:2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