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降溫劑產品加盟騙子大曝光
2015-07-11 13:13
汽車降溫劑產品加盟騙子大曝光(1) 廣告宣傳: 只需輕輕往坐墊或車內的任何地方一噴,就能讓車內溫度在幾秒鐘內下降40℃. 好益很好很強大:以一個擁有20000輛的縣級城市為例,如果有20%的車輛使用該產品,每輛車平均年使用量3瓶(有些車主可能買2瓶,有些可能超過6瓶,尤其是女性車主),其市場空間可達12000瓶以上,按二線城市每瓶統一零售價78元計算,市場銷售實現目標為78元/瓶×12000瓶=93600優惠,產品銷售經營率達61.5%,經營為93600優惠×61.5%=57564優惠. 創富指南網提醒您注意:創富沒有公式,沒有如果,沒有平均,一切都要靠你實現. 所以我們要知道,實際上能不能賺得暴利呢? 相關新聞: 汽車降溫劑原來是車上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 這種降溫劑并非什么高科技產品,實際上罐子里裝的就是干冰.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常用作制冷劑.使用時,噴一些出來,干冰會馬上汽化,同時吸收環境中的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但干冰很容易揮發,即便是密封在罐子里,受到暴曬和高溫也會汽化,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體積比原來固體干冰大1000倍的氣體,這樣罐內的壓力就增大了.一旦罐體無法承受這個壓力,就容易發生"爆炸",而且威力還不小.使用這種汽車降溫劑,除了要避免放置在陽光直曬和50℃以上的地方,還不能對著身體噴,否則局部溫度驟降,會凍傷皮膚;不能直接噴到玻璃、皮毛皮具上,以免由于溫差造成以上物品進水、爆裂. "建議放在汽車后備廂或汽車座位下面,不要放在擋風玻璃邊,避免搖晃震動或太陽暴曬,以免發生爆炸."林先生提醒說,因為存在這樣的安全隱患,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市區道路上行駛的汽車是禁止攜帶這種產品的. 來自新聞晨報:汽車降溫劑引發多起爆炸廠家消失,加盟商起訴獲支持 汽車降溫劑產品加盟騙子大曝光(2) "只要輕輕一噴,就能使溫度高達60℃的車廂瞬間降溫40℃",而事實上,廣告中的這款汽車降溫劑不僅沒有如此神奇的結果,反而在實際使用中造成了數起爆炸事件. 為此,劉先生等10位項目加盟商將上海互聯時空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院.日前,徐匯法院判令互聯公司分別與加盟商解除協議,并返還貨款. 去年3月,山東的劉先生在某雜志上看到互聯公司的產品廣告.廣告聲稱,該公司的產品"冰車*冰夏"牌汽車降溫劑"只要輕輕一噴,就能使溫度高達60℃的‘火爐’車廂瞬間降溫40℃,變成一輛‘冰車’".劉先生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商機,很快便與之簽訂了《核心經銷商協議》,首批進貨額為2700優惠. 然而,劉先生在銷售過程中發現,該產品的實際性能與廣告所述相差甚遠,經上網查找,更驚訝地發現,該汽車降溫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已經引發數起爆炸傷人事件.為此,劉先生試圖與互聯公司交涉,然而該公司卻憑空消失了.而同樣深感上當的還有安徽的孫先生、遼寧的吳女士等其他9位加盟商.無奈之下,劉先生等人只得向法院提起訴訟. 庭審中,劉先生等表示,互聯公司在加盟協議中提高/增加其所提供的汽車降溫劑符合相關檢驗標準,然而該產品在實際使用中卻頻頻發生爆炸傷人事故,其行為嚴重違反了公平誠信.互聯公司未到庭應訴. 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約的目的是看好被告經銷的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能給原告帶來一定的經營,但在協議履行中,根據現有證據,被告不僅未能提供其產品符合相關的檢驗標準,且其所提供的產品根本無法達到廣告宣傳效果,更為嚴重的是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由于被告提供的產品不符合合同的要求,導致原雙方簽訂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被告的行為已構成根本違約,因此原告要求解除與被告之間簽訂的經銷協議、返還已支付的貨款,并無不當,應予支持. 審理中,被告經法院公告傳喚后仍未到庭應訴,應視為自行放棄訴訟權利. 記者驗證: 記者隨機買了一款迅速降溫劑,該產品容量180毫升,銷售人員介紹,足夠給整車噴三遍.記者在汽車方向盤上的高溫車架部位選取一個地方試噴了三次,每次噴射可達的范圍大致有20厘米.記者看到噴射后在局部表面產生了少量冰花和白霧,對比同一表面的其他位置,噴射后的局部溫度明顯下降,手觸摸有冰涼感覺,但車內的溫度卻沒有降. 知情者說: 一些汽車用品店的工作人員坦言,汽車降溫用品主要成分為干冰(二氧化碳的固體形態),并加入了芳香劑,噴射后遇熱即迅速汽化,從而吸收空氣和實物表面的熱量達到快速降溫目的,但并不會出現幾秒鐘車內快速降溫的情況,只能起到局部輔助降溫的效果. 降溫劑產品并不能代替車用空調,如果實物噴完降溫后沒有車用空調跟進維持,實物的溫度堅持十幾分鐘后就會回升.業內人士建議使用產品時,可在車內空調出風口處噴灑,以及在坐墊、靠背、方向盤等實物表面進行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