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春天來了嗎?
2016-04-22 17:03
2013年的酒業可以說是被政令澆醒了頭腦,業內的恐慌蔓延讓各個渠道的酒水銷售急劇下滑,政府及其事業單位的團購日漸式微,終端餐飲消費的冷冷清清,從本次成都糖酒會的反應來看,整個酒業的今天冷清景象與對比食品飲料副食品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反差,連成都的出租車司機說,2013年酒業在今年糖酒會的表現遠遠不如往年。各種跡象顯示酒業正在醞釀著一次巨大的革新,白酒、葡萄酒、紅酒、啤酒、黃酒、保健酒……,誰將在這場革新贏得發展機會?很多人認為葡萄酒和保健酒這樣的品類能夠在這輪調整中收效,因為代表更健康的飲酒方式將被市場接受,而保健酒與白酒同樣具有傳統文化特性,且比白酒還悠久的歷史和功能,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成長性,那么保健酒的機會真的要來了嗎?表面上近兩年來保健酒市場表現熱鬧,大企業紛紛布局保健酒產業,2012年年4月份,汾酒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加盟24億元擴建保健酒項目。做為區域品牌的山東酒企新貴景芝酒業也不甘寂寞,表示旗下的陽春保健酒系列將近期發力,做大做強保健酒市場。另外,眾+多知名醫藥企業也開始紛紛試水,江中集團與去年底正式推出樸卡保健酒產品,還有青島國風藥業、廣藥集團、藥業等,都在不同場合表示要著手打造保健酒品牌。更有甚者,連做房地產的展生集團也插足保健酒領域。品類局限:保健酒偽概念,國內沒有正式的標準保健酒的群雄逐鹿時代已經來臨了,但是保健酒的春天離現實還很遙遠。保健酒市場需要跨越的門檻還很多,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實事告訴我們,保健酒很難成為主流,這種實事我們不能不去面對,那些癡想著保健酒規模能夠迅速追上葡萄酒和白酒的企業和人,結果將會摔的很慘!因為從品類角度上來說,保健酒只不過是一個營銷偽品類,它沒有和國內的分類標準, 世界上共有三大酒種,發酵酒、蒸餾酒和配制酒。發酵酒:就以我們目前所能接觸到的酒來說,葡萄酒、黃酒、啤酒和其他水果酒,由于使用原料經酒精發酵后獲得的,所以我們統稱為發酵酒,酒度低;蒸餾酒:發酵酒蒸餾將酒度提高后的酒,就是蒸餾酒,白蘭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和白酒被稱為世界六大蒸餾酒,酒度高;配制酒:以蒸餾酒或發酵酒為基礎(酒基),人工配入一定比例的甜味輔料、芳香原料或中藥材、果皮、果實等,混合陳釀后獲得的酒,如各種利口酒、桂花陳等,其酒度介于發酵酒和蒸餾酒之間。國內酒五大酒品類白酒、啤酒、紅酒、黃酒和藥酒,也不見保健酒的席位,因此從保健酒在上很難通行,在國內市場上也很難被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政府熱推,要想保健酒能夠成為主流,首先它必須是一個主流品類,否則它就是一個小眾+品類的產品。另外,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說,保健酒不可能成為政府倡導和鼓勵的品種,其生存空間在越來越嚴格的安全環境下會越來越小。市場困境:規模小品牌多,市場缺乏爆發力和規模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在不斷加強,保健酒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潮流,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從而催生了保健酒市場的快速擴容。據了解,2001年,保健酒在全國的銷售總額約為3億元,而10年后的2010年保健酒在全國的銷售總額約為130億元。保健酒經歷了10年的發展,其速度不但沒有減緩,反而進一步升溫。 事實上,保健酒的小眾+格局,從市場銷售規模和規模企業的表現也可以看出,2012年勁酒經銷商大會上公布了2011年國內各大保健酒品牌年度銷售排行:勁酒銷售額達44.05億,竹葉青酒3.01億,鹿龜酒4.17億,張裕三鞭酒1.25億,致中和0.85億。行業總規模達130億,勁酒占同年國內市場份額的35%,其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而且行業已經形成了知名品牌占30%上的規模,說明整個行業其實已經是進入成熟期的,新進企業很難撼動現有企業的規模。因此整個保健酒產業很難有實質性的高速發展和規模激劇擴張。 品牌困境:保健酒群雄割據,各品牌都存在明顯缺陷另外作為現在保健酒的品牌,其市場都存在明顯的缺陷和瓶頸,目前國內的保健酒產品大多是以低端市場為主。拿勁酒來說,銷售很好的產品就是125毫升小瓶裝,其價格僅為1優惠,這款產品在低端市場根深蒂固。從消費人群來說,消費者大多是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全體為主力,在所有消費人群中的比重接近60%。從大眾+對保健酒的認知來說,大部分人對保健酒的印象都集中在“中老年人喝的酒”和“有藥用結果的酒”。因此很難創造出一個可以酣飲和聚飲的主力市場來,而且從消費心理上來說,雖然保健酒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是沒有誰會天天豪飲保健酒。據調查數據顯示,當被問及“您經常在哪種場合飲用保健酒?”在1萬份問卷調查中發現,64%受訪者選擇家庭佐餐,16%受訪者選擇節日聚會,娛樂休息比例為10%,工作應酬為9%。這一連串的數據說明,消費者購買保健酒都是自飲為主,而酒水高消耗的餐飲場合喝的人少的可憐。政商務宴請喝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勁酒作為保健酒品類中的老大,其面臨的高端乏力和高端化的蛻變,是未來品牌重點需要突破的瓶頸。而黃金酒作為保健酒品類中的新秀,其面臨的年輕化和餐飲化的問題,同樣制約著這個具有很強抱負的品牌。再者像鹿龜酒這樣的傳統保健酒品牌,則面臨著如何聚飲化的市場困境。可以說,每一個保健酒品牌目前的市場瓶頸都非常鮮明和突出,這也是為什么保健酒行業這么多年難有大作為的原因所在。產品問題:1-2年的產品保質期,讓很多保健酒品牌很難過 ,從產品安全角度來說,《食品安全法》將保健酒歸納為保健食品的一種。想到食品,條件反射就會想到一個保質期。保健酒雖然是以白酒為基酒,但是因為其具備保健結果,而加入了一些藥材、食物等各類添加物。白酒自然是存的越久就越香,但保健酒因為添加了其他物質,保質期也就大幅度縮短。隨著時間不斷增加,保健酒就會過期,而過了保質期后這些添加成分會出現變化,導致減少或失去保健結果,誤飲還可能導致損害健康。因而,消費者在選購中藥保健酒時對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也比較關注,更不能以保存白酒的習慣而長時間存放保健酒。市場監管部門也提醒食品經營者和消費者,不要將保健酒等同于白酒、洋酒,高酒精度的白酒和洋酒是可以長期保存的。選擇保健酒時要注意包裝上注明的不適宜飲用人群的范圍,保健酒雖然對身體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喝保健酒養生。這阻礙了保健酒的消費,而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了一種慎重選擇的心理。保健酒業內都廣泛知曉,保健酒產品而言,35度以下保質期一般只有1-2年。不得不說這個保質期很短暫,對保健酒企來說,產品生產完后到鋪貨,這一過程的時間是個大考驗;而且產能太高,儲存也是很棘手的問題。這就扼制了保健酒品牌自身的快速發展,也限制了企業的大規模擴張。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么短的保質期,飲用還得抓緊時間,還要記在心上。而一般消費者都不會刻意去喝酒,自然保質期長的產品對他們來說就比較受歡迎。因而,產品的儲存瓶頸,也就導致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緩慢。消費阻力:保健酒缺乏酣飲性,消費者很難把其當成酣飲酒了解過保健酒市場,我們就會發現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保健酒多以產品特性和功能進行命名,而且在訴求中特別注重降調添加成分。比如絡路通養生酒,正德牌龜齡御酒、湘山牌銀杏葉酒,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東西;還有 “勁酒”、“養生酒”、“不老酒”、“培元酒”、“春回頭養生酒”等,這些就能讓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一目了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性購買。這些概念,顯然是很直接,直截了當的告訴受眾+,對于需求者來說,這些概念都很好。但是因為保健酒自古以來都與藥相關,所以消費者很難對其進行酣飲,因為傳統中醫認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能夠飲用,而且必需做到適量。再者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沒有一個人會把具有功能的保健酒當普通酒喝,所以盡管保健酒的功能演繹到了,但是在國人的腦海里,保健酒就不是一個適合大眾+場合飲用的產品。而且一般人對保健酒都有心里都有忌憚,普遍認為是有需求,有病的人才會去喝,因而在聚餐、宴請時,很少會用保健酒。高端禮品保健酒市場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偏向于選擇其他的滋補產品。正因為人們一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導致保健酒購買后都是選擇自飲。雖然在華南市場,消費者的自身保健意識很強,但消費習慣卻是 “喝少一點、喝好一點”。這種品類消費模式的形成,造就了保健酒的小眾+市場局面。所以從整個保健酒品類發展現狀來看,保健酒的春天還很遙遠,雖然市場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但是未來保健酒要突破這些瓶頸的束縛其實還很漫長。這種天生的和后天的緊箍咒,時刻都在給保健酒這個品類施壓,它將始終伴隨保健酒的發展過程。現實來看,現在保健酒的規模效應其實并非來自行業的爆發發展,而只是來自通脹和貨幣貶值帶來的行業規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