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正宗桂林人米粉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于其真實與否,這也無需去糾結。據傳說秦始皇在靈渠開通之后,由李斯陪同在側,到桂林山水進行微服游訪。秦始皇有個比較特殊的飲食愛好,喜歡用鯉魚須、魚肚來做菜下酒。行至漓江一帶,秦始皇發現漓江中的鯉魚多到用手都可以抓到,因此秦始皇便叫船家打來許多的魚,做出一餐美食。本來一餐所需殺的魚應經夠多了,而秦始皇還在漓江逗留游玩了有半月,殺害了成千上萬條的鯉魚。秦始皇的行為讓漓江中的鯉魚王很是惱火,想要推翻秦始皇的船,讓其葬身魚腹。河伯知道此事后告誡鯉魚王,事關帝王,不可亂來。于是在此情況下,鯉魚王急中生智,利用大米磨漿制成魚須,也就是米粉;魚肚,即為切粉。秦始皇吃過之后,贊譽不絕,正宗桂林人米粉因此而現世。
后來的話,秦始皇暴虐成性,焚書坑儒,老百姓在秦始皇的暴政之下,苦不堪言。將正宗桂林人米粉的傳說改成一位在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機緣巧合之下救了鯉魚王。鯉魚王問年輕該如何報答他,年輕人是一個孝子,希望能夠讓自己生病的母親胃口大開,因此鯉魚王便將米粉的制作方法傳授給他,年輕人的母親吃了可口而又易消化的正宗桂林人米粉之后,病也痊愈了。
至于這些有關于正宗桂林人米粉的傳說,我們無法考證其真假,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米粉產生于秦代。在正宗桂林人米粉文化藝術館可以看到原始的米粉制作機器,上面所使用的“離合器”完完全全是秦代的農具“耒”的樣子。據傳說,在以前賣“擔擔米粉”的小商販都是穿著木板鞋上街叫賣的,木板鞋踩在石板路上發出的聲響,仿佛是小商販叫賣“米粉、米粉”的一個有聲廣告。如此擁有悠久歷史的正宗桂林人米粉,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產品。